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刻意顯擺自己的才華

早上好。

釅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菜根譚》

酒的醇烈、肥膩、辣、甜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有一種品性,那就是清淡平和;行為舉止很特殊的人,也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他們的行為舉止和普通人是完全一樣的。


從前,有一位道行很深的僧人,他途經一片墳地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在樹下瑟瑟發抖,臉上大汗淋漓。高僧不解其故,便問他為何如此。那人戰戰兢兢地將手指向草叢中,高僧順著他指引的方向望去,原來是一條大蛇正在吞食一條與自己相若的大蛇。兩條大蛇一個即將脹死,一個即將憋死,都奄奄一息了。那人在墳地中看到這種景象,自然驚恐萬狀。於是那高僧便以實情相告,他聞言鎮定了下來,還將兩條蛇帶回家了。

故事裡的高僧並無神奇的法力,只不過懷有一顆平常心罷了。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處變不驚,以平常心對待周圍的事物,那麼他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德行完美的人。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不少這樣的高人,雖然他們的言行舉止與普通人無異,可是當面臨困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能夠始終保持著平日的溫和,不急躁,不憤怒,不畏懼,似乎一切都很正常。我們如果也能夠保持這樣的心態,那麼心靈就不致被金錢、權力、美色等慾望侵蝕,視野就會變得非常開闊,面臨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很妥善地解決。



當代社會太多人已經丟失了平常心,他們行事張揚高調,喜歡炫耀吹噓,做出一點點成績都要讓全世界知道,似乎不展示出來別人就會瞧不起他一樣。這樣的人本質上是自卑的,真正有才華有本事的人,不會刻意顯擺自己。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曾經受岳麓書院的邀請去講學,他在講堂之上謙卑地表示,他對這座千年書院懷有很敬仰、很恭敬的心情,自己坐在那裡甚至感覺到“戰戰兢兢”的,自己做的演講就好比是在“班門弄斧”“蘭亭揮毫”“草堂題詩”“汨羅作辭”。作為一名著作等身的武俠小說大師,即使取得了那麼高的成就,卻仍然虛懷若谷,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相反的,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自稱為“國學大師”的學者,無論到哪裡都講究大排場,喊出高價出場費,大肆鼓吹自己的觀點,無底線地貶低和踩踏他人的言論,這種行為不但讓人無法支持他的學術觀點,甚至會令人懷疑他的人品。

貧而無諂,富而不驕。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這才是真正的平常心態。
擁有平常心態的人,不驕,不躁,更不會輕易丟失本心,即使身處困境之中也會保持淡然,實現自我拯救。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男人半夜行走在荒郊野外的一條小路上,一不小心失足掉進了獵人的陷阱。男人的腿折了,但是他沒有恐慌,他相信自己只是誤闖了獵人的機關而已,於是他安穩地躺在井底祈禱,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就被獵人發現並且得救了。後來有另一個人也掉入了同一個陷阱,他大聲地呼救、掙扎,用盡全身力氣試圖從深深的井底爬上來,他的意志力被一次次的挫敗摧毀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覺得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出去了,他定會在這裡丟掉性命。結果,第二天一大早,當獵人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困境之中,平常心就如同暗夜裡的亮光,你擁有它就能看到希望,失去它便會陷入絕望。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常心更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練就的品質。

很多人一生都在渴求飛黃騰達,希望擁有花不完的財富、高高在上的權力、聲名顯赫的地位,在他們眼裡,這一切就是成功的全部,否則只能算是個失敗者。當把這一切作為成功最高標準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失敗了。一個人的內心已經被物慾所驅使,永遠活在一個小小的框架之中,他怎麼能夠以平和淡泊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呢?

當然,保持淡泊平和的心態,並不意味著不思進取、安於現狀,而是盡量將自己的物慾沖淡一些,不能太過於利欲熏心了,否則就會被名韁利鎖牢牢束縛,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會受到干擾。保持平常心,也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脫離實際,而是要我們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走入歧途。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宋代的范仲淹也說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才是高境界的平常心。



圖片來源:cocom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