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簡單生活,是一種美



美國作家梭羅帶著一把斧頭、紙和筆在瓦爾登湖隱居了兩年零兩月又兩天。
他用斧頭砍材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然後拿這些到村子裡去換大米。在這期間,把所感所想所做用筆記錄在紙上,創作出了著名的散文集《瓦爾登湖》。

如果是你,你最想帶的三樣東西是什麼呢?



為什麼梭羅帶的是這三樣東西,憑什麼這三樣東西可以讓他孤身一人生活兩年?難道他不寂寞嗎?不孤單嗎?

我想擁有這三樣東西對梭羅來說相當足夠。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是物質上,人最基本的生命燃料——食物他親自耕種,所以他餓不死;人最基本的保暖措施——房子他用木材自己建造,所以他凍不死也熱不死。再者是精神上,他高超的智慧和認知足以讓生活過得相當有趣,有趣的人不需​​要從別人身上獲得快樂,即使一個人,他也會讓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可現在的人啊,在這物質充足的慾望社會,我們拼盡全力、窮盡一生都在不斷追趕心中的慾望。別人的房子比自己大,我得換個比他還大的;別人有車子,我也得買;別人買了新衣服,我得買雙新鞋子。比來比去,還是比不上別人。可你仔細看看現在擁有的,都是你必須的嗎?大多數都成了擺設不是嗎?填滿了你的房間,終究還是填滿不了你的慾望。

為什麼慾望總是得不到滿足?降低慾望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有人會反駁說沒有慾望說明沒有上進心?上進心和慾望是等價的嗎?

老子創辦的道教推崇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難道就是沒有上進心的表現嗎?如果是的話,那中國流傳下來的哲學思想豈不和現實生活自相矛盾?老祖宗規勸我們要順其自然、戒定慧、斷捨離,現實卻逼迫我們不斷追逐,否則你就買不起房子、車子,娶不起老婆,供不起孩子上學。誰對誰錯,我不敢妄言。

這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把生命的開始和結束看做兩個點的話,連結這兩點之間的線有無數條,所以生活也有無數種。我們不能放大其中一種貶低其他,也不能批判哪一種是錯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一種。不是嗎?有的人認為吃飽喝足就是幸福;有的人把擁有權力看做成就;有的人視地位為最終目標。
但在物慾橫流的文明社會,簡單貌似成為一種奢侈。梭羅認為,人活著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食物,因為食物才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燃料。房子和衣服不過都是為了取暖,如果食物足夠,身體也會釋放足夠的熱量。而現在的你們,卻為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各式各樣的新潮衣服終其一生,成了它們的奴隸。最後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什麼也沒有帶走。我們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意義何在呢?

更悲哀的是,現在的人不只物質慾望太多,精神追求卻極少。物質只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滿足,而精神可以帶來無窮無盡的滿足,而且精神滿足也會讓我們更容易在物質上滿足。因為精神是一種意識,一種對生活的認知,一種生活的智慧。這種對生活的認知和智慧會告訴你簡單生活的樂趣,然後你就會刻意扔掉不必要的物質,簡化生活,豐富內心。即使讓你去瓦爾登湖隱居兩年多,只要怀揣豐盛的內心,即使物質匱乏,也能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簡化生活的方式很多,首先從整理房間開始,扔掉超過一年沒有用過的東西,慢慢地你就會發現,生活不需要太多東西來堆砌也照樣精彩。




(文/ 徐梓寧)
來源條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