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層次越高,活得越簡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寫過這樣一個短篇故事:有一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
於是,農夫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可想到天使的話又拼命地再往前跑⋯⋯

有人告訴他,你該往回跑了,不然你就完了。可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最終,他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

被物慾左右的人往往只有小聰明,層次較低。他們沒辦法拒絕享樂與奢靡,沒辦法抗拒所有膚淺的事物,所以他們不能靜心靜氣的去學習,故而人生也只能止步於此,無法再上升一個層次。

人們常常被物慾左右,殊不知:樸素,簡單,是抵制膚淺與浮躁最好的方式。



周潤發已擁有十數億港元家產,但生活依舊樸實節儉,出門坐公交車地鐵、親自到菜市場買菜。他奉行“家有黃金萬兩,不過一日三餐,家有良田萬頃,不過只睡三尺寬的床”。

劉若英身家上億,衣食住行卻拒絕奢靡,崇尚簡單自然。她的睡衣穿了很多年都不扔掉;一部手機也用了很多年,她說:“既然沒壞,何必換新的呢?”

陳道明從影20多年來,事業早已到達了頂峰。《圍城》裡的方鴻漸讓他一夜名滿天下,後來他突然發現,在那個躁動的名利圈子,很多東西都是浮誇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樣做一個正常的人。此後他給自己劃定了一個目標:我這一輩子,就是在做一個人。很倔強的,做一個簡樸生活的人。他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一個人蝸在家裡用毛筆抄寫唐詩,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彈琴、閱讀古書,窗外的天空藍得彷彿要流淌出來。

活得簡單、素樸一些,就會心平氣和許多。

心靈樸素,才不至於讓自己慌亂、浮躁。

享受一些真正簡單而可貴的東西,例如,陽光、空氣,才更能體味人生的真諦。
王莽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

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駕下的名臣。他不但以勇於進諫、監察朝政而名垂青史,最可貴的是他一生崇尚節儉,持身清廉。

陶淵明辭棄歸隱,住在一個寧靜的村莊,因此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周敦頤拒絕官場腐敗,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潔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佳話。

當一個人能透過紛呈的世相,探知到內在的本源時,那種真正大徹大悟的心境,便是素簡。


層次越高,活得越簡。

愛因斯坦從來衣著簡樸。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卻笑著回答說:“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素簡源於優雅的自信。

一個人按照自己本來的樣子行事、作為,這是需要底氣、底蘊的。只有一個充分相信自己,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的人,才敢於向人坦露自己的的真面目。

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兩人各一把。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買一些碑文古蹟,回家研習。並且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

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量越高。

因為它已經不再依賴形式了,必須依靠智慧。

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不喜歡拋頭露面,從不招搖,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生活節儉簡樸,作風平易近人,處處體現出他那地道的紳士風度,他上下班從來都是擠地鐵,穿的衣服幾乎沒有上百元的。這位被稱為香格里拉之父的大老闆,辦公室被客人們戲稱為鴿子窩,書桌與沙發仍是十幾年前的款式,他說整潔即好。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多年卻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他甚至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


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

他不告訴別人讀過什麼書,開過什麼車,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自卑感。

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祟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靡,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他不斷告誡孩子: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

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後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

見素抱朴,大道至簡。
層次越高,活得越簡。


原文來源:聚義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