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慢下來,靜下來

早上好。泰然處世,可感悟自然風物,可品人間酸甜,可讀世人百態,心靜如水,風過無痕。

在這個個性張揚、浮躁忙亂、爭名奪利和感官享受的紅塵世界中,不少人的心都被撩撥得蠢蠢欲動,不是為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所勞役,就是被爾虞我詐、鉤心鬥角所左右,隨之而來的,也必然是煩惱和痛苦。


怎樣才能守住心靈的一方淨土,讓自己的人生坦然舒適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保持一顆平常心。所謂平常心,就是對待周圍的環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對周圍的人和事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氣定心寧,閑庭信步。
平常心不是懦弱者的自暴自棄,也不是無奈者的消極避世,它是對人生智慧的提煉,是對生命境界的覺悟,可以讓我們的內心變成一片浩渺的水域,幫助我們成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



具有平常心的人,可以做到心靈寧靜。孔子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是何等的淡定與寧靜。做人做事,要贏得心靈的寧靜,就必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恬靜安然。平常心還能夠使人享受“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境界,做到“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

擁有平常心的人,不管他平時的生活條件如何,也不論他從事什麼職業,都能夠在平凡或不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營造出一種平靜和諧,在平淡中慢享生活真諦的情趣,尋找生命最真實的姿態。

大家都熟悉的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於清光緒年間生於富貴之家。他才華橫溢,在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文學、戲劇等多個藝術領域都頗有造詣,甚至開創了中華文化的先河。他的弟子、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先生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文藝的園地,他已經差不多走遍了。”

然而,就在李叔同的盛名如日中天之時,他卻忽然拋卻一切世俗,削髮為僧,自名法號弘一,從此落盡繁華,歸於岑寂。在出家後的20多年中,他的衣物、被褥等,都是出家前置辦的,每一件幾乎都是補了又補。所居住的寮房內,除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床之外,別無他物。

但是,弘一法師卻創作了很多重要的學術著作,如《詩鐘彙編初集》《四分律戒相表記》等,並最終一步步步入高僧之林,成為譽滿天下的大師、中國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前半生滿身榮華,後半生卻剃度為僧,這種變化,常人恐怕是難以理解的,然而弘一法師卻以一顆平常心,淡定自如地完成了這一轉變,坦然地享受著“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生活。

對萬事萬物擁有一顆平常心,可以讓我們明白,博大能夠稀釋憂愁,寧靜可以驅散浮躁。是的,沒有誰能夠預測以後的生活將是什麼樣,以後的道路是平坦還是坎坷,但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就不會浮躁、不會焦灼,心靈也不會被慾望佔滿,更不會讓靈魂擱淺在無氧的空間。在春風得意時,淡然相待;在失意無奈時,坦然正視。平常心,讓我們在這繁華的塵世中放慢了追求物慾的腳步,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平靜。

古人說:“ 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的確,人心本無雜念,只是在物質的世界中,我們難免要面對人世間的名利得失,難免處於眾多利益糾葛的名利紛爭之中,此時就存在是以平常心淡然處之,還是夢迴無數、心心念念地糾纏著不肯放手?做哪一種選擇,其實是對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校驗。要經得起這種校驗,就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危難不懼,得寵辱不驚,使自己心靜如水地坦然面對外界種種。

古人曰:生命薄如蟬翼,存在就該滿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生一世,即使能夠轟轟烈烈,也不會持久,平淡才是最終的歸宿。沒有大風大浪的人生,就應該安於平淡的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快樂充實就是完美的人生。正如羅素所說:“ 人生當如河流,初期狹窄,於兩岸夾峙間奔騰而下,繼而河岸漸寬,河水漸緩,最終悄然流入大海。 

面對紛繁、忙碌、複雜的社會環境,一個人最大的樂趣不是追求多少財富,也不是擁有多少名利,更多的則應是戰勝自己內心的浮躁,在繁華之後淡泊金錢、名利、地位等外物,還自己一個本真的人生,從而讓自己的靈魂安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