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靜,是一個人最具魅力的氣質和獨有的風度,如同夏日水中之蓮,亭亭玉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靜,是一個人的“磁場”,積蓄的靜氣越多,磁力越大,影響也越大。和有靜氣的人在一起,如同松間聽風,如臨瀑聽水,直指內心。


愛靜的人,必是愛讀書的人。家有書房,人有靜氣。沉浸在書房裡,或朗誦,或默讀,讓靈魂與文字交融,讓物與我統一!在詩書的海洋中,靈魂詩化,生活詩化!

愛靜的人,必是愛藝術的人。獨處一室,或習字,或臨摹,或品一幅畫,煮一壺茶,點一炷香,讓靈魂自由呼吸,讓心靈自由翱翔!

愛靜的人,必是大氣之人。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胸懷萬象,包容萬物,小事認真做,大事認真面對,泰山崩塌,只不過海邊小浪。

愛靜的人,必有大格局。靜中有詩,靜中有慧,靜中有仁,靜中有禪,靜中出格局。靜座常思,思而不亂,胸有成竹,不亂方寸。有靜氣的人,小能修心養家,大能定乾坤。





靜,是生活的本真相貌。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靜下來了,喧囂遠了,浮躁遠了,內心的本真出現了。


靜,是生命哲學的至高境界。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复。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人靜下來了,功名去了,利欲去了,真實的自我浮現了。


靜,是做人之道。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靜,不是遠避塵世,而是遠避喧囂,像山一樣沉穩,像山一樣巋然不動。有靜氣的人,就像山一樣可靠。

人有靜氣,風度自來!靜是頂天立地的骨氣,人間喧囂,唯靜莫能與之爭。靜是文化傳承的中樞,世間浮躁,唯靜沉澱。靜是人生的一境界,功名利祿,夫物芸芸!

曾有過這樣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豐子愷也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古之成大事者,必有靜氣!靜,不是不說話,也不是沉默寡言,而是從靈魂深處散發出來的沉穩、從容與自信。靜,不是不作為,也不是漠然處之,而是依從內心深處的聲音,堅持自己認定的事。

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寫出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充滿田園詩意的詩歌,成為了多少文人墨客追隨!

唐李白不為“低眉折腰事權貴”,寫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充滿霸氣的詩歌,成為了多少豪俠劍客的榜樣!明王陽明不為“不登第卻為之懊惱”、不為人生起伏而亂心,知行合一,終成心學之大儒,影響後世幾代人!

近現代以來,林則徐、曾國藩、毛澤東等人,更是深處亂世,頤養靜氣,終成大事。胡適、蔡元培、陳寅恪、錢鍾書……無不是守靜制動,積學成大!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有“靜氣”的人呢?


1, 閱讀

清代沈复說:“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惟讀書可以養之。”閱讀,讓人心靜,讓靈魂安靜。在閱讀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如同大海聚集溪流,內心清淨了、知識寬博了,眼界開闊了,靈魂也昇華了。當你書讀的多了,你會發現“守靜篤致虛極”的精妙,並在舉手投足、言談舉止中透露出睿智、儒雅、優雅、自信組合成的“魅力”。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無法安放內心的躁動的。當下有多少男人,沉醉在毫無意義的酗酒中?有多少女人沉醉在網劇、購物中?又有多少人沉迷於麻將桌旁?成大事者,必先讀書,必會讀書。即使你現在富得流油,但是不讀書,這樣的財富終不會長久!


2,欣賞藝術品

徜徉在藝術的海洋中,是一場又一場靈魂的對話。當下許多人,都看不懂藝術品,為何?靜不下來慢慢品味罷了!品藝術品就像品茶,需要慢、再慢些,而不是像酒局上的一飲而盡。當下的快餐文化,已經嚴重扼殺了人的靜氣。很多本來追隨靜氣的人,也不得不違心追求浮華。

欣賞一件悅心的藝術品,並不是在你狂喜之時,也不是在悲傷之時,而是在你心靜之時。那些真正的收藏家,莫不是靜氣怡然,往往讓人羨慕。民國大收藏家張伯駒,就有這樣的風範。欣賞藝術品,會在不知不覺中滋養你的靜氣,讓你在人群中脫穎、出眾。


3,堅持做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

真正具有靜氣的人,不僅僅在於朝堂,也不僅僅止於學院,在市井中,仍不乏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堅持著做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不吹噓,也不自卑。在平凡的生活中,成就自己的不平凡。

整天無所事事的人,整天沉迷於網絡、手機的人,或者那些只知道吹噓的人,往往敵不過那些每天堅持著做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的人。積跬步而至千里,一件平常的小事堅持做,時間久了,這件事也就不平凡了。



真正具有靜氣的人,深知“熱鬧是別人的,我什麼也沒有”的人生況味,一切刪繁就簡,一切至簡至樸,在生命中綻放靈魂的豐富和高貴,成就別人難以成就的事業!




來源出處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