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管理智慧是需要點滴的修煉



100件事情,一個人都做了,那只能叫做勤勞。
100件事情,自己一件也不做,手下的人就都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而且回過頭來還要感謝他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這就是管理,就是領導!


管理的本質
領導要通過別人完成任務,領導的核心工作不是調動自己的工作積極性,而是調動他人的工作積極性。激勵人心的技巧在諸多能力要素中應該是最重要的。有100 件事情,一個人都做了,那隻能叫做勤勞。有100 件事情,自己一件也不做,手下的人就都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而且回過頭來還要感謝他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這就是管理!


庸人當領導
庸人當領導,奧妙就在於找到比自己強的下屬,讓這些能人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為實現領導的目標而努力工作。如果領導找不到能人,或者找到了卻不肯用,再或者任用了卻不知道如何激勵,那麼這個領導就是不合格的。卓越的領導,從來不把注意力放在跟下屬攀比某一項專門的工作技能,相反,他會盡心盡力去尋找在某個專業領域比自己強的人,把他們安排到自己的隊伍中去做事情。這種心甘情願比下屬差的“平庸”恰恰是領導力的真正體現。





管理的三重境界
讓組織有一個自動運行的機制,這是管理的第一重境界。管理的第二重境界是讓每個員工都有自動運行的機制。要達到第一重境界,基本途徑是製度建設,靠的是領導者的規範能力和掌控能力;要達到第二重境界,基本途徑是動機的激發,需要綜合使用績效管理和團隊建設的手段,靠的是領導者的價值觀和激勵能力。

管理的第三重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是員工的自動運行和組織的自動運行相結合,互相推動,互相促進。這就好比員工不但知道怎樣看鐘,還知道怎樣調鐘和修鐘。鐘也成了智能鐘,可以根據不同場合、任務以及不同員工的特點,選擇自己的報時方式和提醒間隔。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建設和隊伍的培育與發展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一旦達到了第三重境界,那麼組織的管理就可以舉重若輕,收放自如。做一個閒人領導,其實不但是一種能力的考驗,看其能否建立起自動運行的組織機制,而且更是一種個人境界的考驗。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領導者居中調度、總領全局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逐漸從具體工作中解脫出來,要把很多執行層面的事情交給下屬去做。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下屬當中能做得跟領導一樣、能讓領導完全滿意的人不多。有些人能力不行做不好,有些人態度不行做得不主動,有些人思路不一樣做得不讓領導稱心。這個時候挑戰就來了,看著下屬不順眼,領導怎麼辦?不能臨陣換將,也不能自己上陣,不但要接受這個不滿意的結果,而且在下屬完成任務以後,還要給下屬獎勵和表揚。這種情況是最考驗一個人的心胸的。

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學會接受一個不完全滿意的結果,學會安排不完全滿意的下屬去做一件讓自己不是完全滿意的事情。明知道下屬會犯錯誤,甚至連什麼樣的具體錯誤都能預見到,還是讓下屬去做,鍛煉下屬,培養下屬,容許下屬犯錯誤,讓下屬在犯錯誤中成長,不斷改進工作。

1 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合格;有10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優秀;有50 件事情你都能做得好,那叫卓越;有100件事情,你還想把它們都做好,那就叫找死!

管理的本質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一定要調動別人去幹。搭平台、給機會、鼓幹勁,讓大家一起為設定的目標而奮鬥。所以,要用心胸去用人,去容人。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心胸太小的人做大事業,首先對健康是一種嚴重的損害。


近嚴遠寬
“近嚴遠寬”指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對身邊的人要嚴格,對隔層乃至更遠的基層下屬則保持寬厚。身邊的人是受直接指揮的,和他們的交往主要是工作關係,往往要親自進行直接的考核與獎勵;而對隔層的人是沒有直接工作關係的,不需要親自進行考核和獎勵。在這種情況下,對身邊的人當然要全面細緻地提出要求,而且要求要具體,賞罰要分明。而對隔層的人,只要提出原則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給他們的直接上級留出行動空間。

另外,身邊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觸都很多,容易確立的是感情,不容易確立的是權威;而隔層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觸都很少,容易確立的是權威,不容易確立的是感情。為了保持平衡,防止偏於一端,也需要採取近嚴遠寬的策略。


上嚴下寬
對上等才智、責任重、位置高、有發展前途的下屬要求嚴,對其他的下屬要求寬。

為什麼呢?上等才智的人最有前途,最容易被塑造成棟樑,對他們的一分教導會產生十分的收穫,而且他們本身往往已經身擔要職,屬於中流砥柱,容不得半點差池,另外他們能力強、水平高,要求嚴格了也能理解、 能完成,還會感激領導的栽培,所以對他們的要求一定要嚴格、具體、明確。

而對一般的下屬,特別是那些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無足輕重的下屬,則沒有必要投入過多的關注。要求多了,他們不但做不到而且不理解,會鬧出很多亂子的。這就和打理花園的時候,專門給小樹剪枝而不必管旁邊的小草是同一個道理。


小人的用處
天下事,有高雅事也有庸俗事;天下人,有君子也有小人。面對複雜多變的具體情況,一個領導要有能力使用君子,使用高尚之人;也要有能力使用小人,使用庸俗之人。用君子做君子的事情,用小人做小人的事情。

任用君子很容易,管理起來也容易;小人就不一樣了,管起來也不容易,但還是必須用,沒有這樣的心胸是不行的。

用君子是人品,用小人是智慧。所以,對於“親賢臣,遠小人”這個命題,我們改一個字,叫做“親賢臣,治小人”。作為管理者,面對的不管是老虎還是老鼠,都不要害怕,也不要讓它們處在自己的視線之外,要運用管理手段把它們馴服了、管住了,讓它們接受組織規範並為組織作貢獻。這就叫做“管理者要能站在自己頭腦之上”。


庸人的用處
我們的主張是:企業不是要用最好的人、最優秀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適的人。高端崗位用高端的人,低端崗位用低端的人,能人放到能人位置上,庸人放到庸人位置上。這樣事業才能發展壯大。

“庭燎求賢”的故事包含了一個深刻的管理學道理:利用庸人的示範作用,宣傳自己的人才政策,向所有的人才表明自己的真誠態度和堅定決心。

很多時候領導者嘆息身邊的人太平庸,沒有人才,做不成大事業。其實我們想想,人才為什麼沒有來?因為大家不相信能得到應有的待遇。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一些途徑展示人才政策,最好的途徑莫過於用好身邊的人,把身邊平庸的人用好了,給了應有的待遇,甚至是比較理想的待遇,那麼傑出的人才就會認為: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這麼好的待遇,那我一定有機會。於是他自然就來了。這就叫做善待眼前人,招攬天下人。


仇人的用處
仇人除了讓人生恨還有什麼用處呢?劉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

漢高祖劉邦定了天下,開始封賞功臣,大家都在爭功搶功,局面很亂,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大亂子,而且劉邦已經註意到功臣猛將們開始私下拉幫結派了。於是他問張良怎樣才能控制住局面。

張良說,很簡單,主公要先封雍齒。雍齒是劉邦的舊部下,曾經投降項羽,給劉邦造成了巨大損失,劉邦曾經說,等得了天下,第一個就把雍齒烹了解恨。張良說,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最恨雍齒,現在你先封雍齒,所有的功臣都會看到,連雍齒這樣的仇人作了貢獻都可以受封,更何況別人呢,這樣大家就不會爭搶了。後來,劉邦封了雍齒,果然爭吵平息了。



作者:林本冬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