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每天學一點巴菲特和查理蒙格的投資智慧



在極具可讀性的傳記《巴菲特:一個美國資本家的形成》中,巴菲特最好的拍檔——查理蒙格在傳記中所佔的篇幅並不多。
但每當被他人詢問巴菲特的時候,巴老都會毫不猶豫地承認:如果沒有查理蒙格,他很可能不會成為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富豪。

從二人的關係來看,巴菲特是股票挑選者,蒙格是質疑者,也是懷疑論者。巴菲特不斷地通過蒙格來測試並檢驗自己的想法。

巴老一直堅持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你沒有考慮所有的負面因素,你就無法判斷一個想法是否可行。蒙格也不是整天板著臉的人,他們在電話裡經常講笑話。雖然二人表面有很多差異,但兩個人的思考方式和本質是一致的。



“每個從事複雜工作的人都需要同事的幫助“。蒙格是這麼說的。蒙格說:性格相反的人其實並不互相吸引。心理實驗證明,只有相似的人才會互相吸引。我和巴菲特的思考方式也差不多。

蒙格總會這樣思考:
1、假如這是一家好公司,它的股價足夠低嗎?
2、它的管理層是由蒙格和巴菲特滿意的人組成的嗎?
3、如果股價低到可以購買的水平,那麼它這麼便宜正常嗎?

用蒙格的話來說就是:這背後有什麼蹊蹺?是否存在我現在沒看見的隱患?

舉個實際的例子:
1995年,巴菲特和蒙格正在考慮如何處理公司持有的2000萬股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這些股票總價值25億美元,占到該公司總股本的13%。當股東表決同意公司被迪士尼收購的時候,他們不得不公司是否願意成為全美國最大的娛樂公司中兩個最大的股東。
1、公司應該全部轉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
2、或者選擇一半股票一半現金?
3、也許等到道指5000點的時候,拋售所有迪士尼的股票?

此時,巴菲特和蒙格選擇大部分現金。請大家別感到意外。
當時,巴老和蒙格是這樣評價迪士尼公司的:“我們很佩服迪士尼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它的股價非常高,而且當前股市也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此時,巴老和蒙格對當時決策存在很大分歧。

巴老認為:迪士尼當時市盈率是22倍(美國公司的估值比國內低很多),市淨率是5倍,它確實是好企業。但是真的有這麼好嗎?

之後,他們二人經常在電話里長時間對這個問題產生爭議。在他們二人意見相持不下的時候,蒙格表示他願意把決定權交給巴菲特。蒙格說:他是一個主見很強的人,哪怕在巴菲特面前他也不會表現得很順從,儘管巴菲特比我更能幹,也比我更專注。

最終,巴菲特看好迪士尼的生意模式和管理層,因此將大都會的股票全部轉成了迪士尼的股票,並額外買了一些迪士尼的股票。從1997年開始,巴菲特相繼減持迪士尼的股份,到1999年全部賣完,總投資收益約20億美元。

蒙格這句話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巴菲特和他之間的關係。
蒙格個性非常頑固,然而他願意讓渡最後的決策權給巴菲特。事實證明了巴菲特能征服蒙格強大的主見和倔強的性格,因為他具備更為高緯度的自律及客觀態度。

所謂客觀態度——做決定的時候能夠做到不受情感、希望、恐懼、焦躁、自欺等所有主觀因素的影響。

客觀也意味著“冷靜”。
當持有的股票不斷上漲,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出現恐高症。我們害怕失去賬面上的利潤,急於拋售將收益兌現,然而經常會後悔莫及。

另外一種情況是:我們喜歡某項投資,但一直無法下定決心,因為大家都說我們是錯誤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投資的狀況變得糟糕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會不停希望他們快點好,而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投資是一種反人性的思考,巴老和蒙格是這樣思考的。
他們試圖冷靜地分析各種可能性,然後用一個冷靜客觀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當年他們向陷入麻煩的所羅門公司贖回價值1.4億美元的優先股。從情感上,他們和該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並不應該將資金撤離該公司。但從客觀角度上看,他們完全可以把資金投到更好的地方,所以他們不得不放棄困境中的所羅門。

投資的成功離不開最好的投資幫手,他能成為質疑者並保持足夠的客觀和冷靜。
我們從來沒有期望在投資領域裡我們能夠什麼都懂,而希望我們能找到與自己永久合作的那一位“查理蒙格”。

我們可盡量從自己的人脈中尋覓他的踪跡,good luck



作者:投資魔方 
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