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活得更真實



因為苦的存在是為了讓甜成為甜。高質量的獨處,是我身在苦難,仍能感受詩意感受遠方,感受一個人的靜謐時光。


“拒絕低質量的社交,享受高質量的獨處。”這句話,似乎已是老生常談,大家都知道低質量的社交是指無意義的人際交往,但卻對高質量的獨處有所誤解,很多人以為只是在家看看書,聽聽音樂。但在我看來其實不然,高質量的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面對真實自己的選擇。

就如義大利傳奇導演費里尼說:“獨處是種特別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見。我向來羨慕那些擁有內在資源、可以享受獨處的人,因為獨處給你一個獨立空間、一份自由,這些是人們嘴上喊,實際上卻害怕的東西。”

我們獨處很容易,但真正高質量的獨處卻很難,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才算是“高質量獨處”。



飾演康熙大帝的陳道明是演藝圈出了名的清高,他不喜與人結交,很少參加飯局,即使參加,一般也不超過半小時,更偏愛自己獨處,常做些“巧以悅婦孺”的事兒。

要麼常常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彈鋼琴,每天要彈上兩三個小時,興緻高時會彈四五個小時。

要麼就畫畫,沒有門派,不講章法。磨好墨汁,鋪好宣紙,手握畫筆,回想多年來拍戲到過的地方,然後揮筆潑墨畫山水。畫好後貼在書房的牆上,一遍遍觀賞、對比。

他家有一個很大的房間,專門用來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縫所用的工具。
想女兒了,就會澆個糖人,捏個面人,或者為女兒縫製一件衣服以表聊慰,
或者為妻子縫製各種皮質包包。有時他和妻子同坐窗下,妻子綉十字綉,他裁他的皮包。窗外落葉無聲,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我有一個朋友,喜歡在獨處時抄《心經》。
短短260個字的經文,可能別人只需要半個小時就抄完了。
她能坐著抄兩、三個小時,有時候一晚上哪兒也不去,就坐著抄經。
她也很少抄別的經文,就只喜歡抄《心經》,我問她為什麼老抄同一篇東西。

她說:“把一張字帖要寫得好看不容易,剛開始老是想添加變化,以顯豐富,
但這些人為的矯飾,往往會顯得淺薄庸俗。

一百多遍之後,現在就是平靜地隨手寫去,不計成敗,這樣有時寫得反而不錯。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在獨處時,不會去特意去做一些什麼,因為更多時候,
他們只是在為了追求內心所需要的安定,“無用方得從容。”



叔本華曾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選擇了真實的人生,和靈魂的自由,又談何孤獨。

受《瓦爾登湖》的影響,美國的繪本作家,塔莎瑪朵,她鍾情於沒有機器文明的十九世紀,57歲那年,她搬到了佛蒙特州去感受田園獨處生活。在近10平方公里的荒原中,她建起十九世紀風格的農房和穀倉。

她還有一座祕密花園,種著薔薇、鬱金香、山茶花……七月里,池塘里遍布著盛開的睡蓮,院子里隨處可見累累的果實。

她每日種花種菜,餵雞養羊,織布作畫,不倦不悔。開始了完全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家中所有日常用品,如肥皂、蠟燭、燈油等,一切全是塔莎自己親手製作。

她一個人過的也很開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這樣遠離塵世的獨處,有些人可能認為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人才會選擇的生活方式。
但一個真實的人。能懂得在獨處時直面自己內心的渴望,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中來,是多麼難得可貴。



來源:極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