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專注

股神巴菲特信仰一生的名言:“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專注”。這位傳奇的投資家,善於把握每一次的投資機會,並屢屢成功獲得巨大的收益。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專注”。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


10歲時,父親提出帶他旅行,他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不久之後,巴菲特讀到了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他對朋友說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的經濟條件下,這樣的話聽起來確實傻得透頂,但是事實證明這個有著專一目標的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現在讓我們回想一下快要過去的今天,我們已經完成了哪些實質上的任務呢?大多數人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看似忙碌的一天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讓我們覺得意外或者開心的事,我們往往對於拖延症妥協,把明天的任務不自覺地拖到了今天的末尾,為什麼我總覺得很忙但是卻感覺收穫甚微呢?恐怕我們大多數人應該學習的是如何做到專注。



遇見心流,專注也可以如此美好

你上一次非常投入的完成一件事情的經驗你還記得嗎,那是一件看起來並不輕鬆的工作,但是你卻沉迷於其中,儘管你連續地工作了數個小時你還是意猶未盡,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美好體驗,但是當你完成後,這種愉悅感也在隨之下降。這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即心流,它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那些偉大的科學巨匠和藝術大師們,都是在遵循著自己的心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在旁人看來枯燥無比的東西在他們眼中卻是說不盡的樂趣,遇見心流很難,但是當你發現你能對一件事情樂此不疲的時候,那就堅持下去,哪怕當做一種愛好也不要讓它荒廢掉,因為未來是未知的,你永遠不知道你正在做得的稀奇古怪的事會在你的未來給你多大的收益,就像約伯斯大學對字體的學習影響了蘋果的字體設計。


匠人精神:一輩子只幹一件事

羅永浩做手機主打工匠精神,匠人態度的情懷,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匠人,他們一輩子仿佛只幹一件事,看起來好像是尋常無比的事但是他們卻做出了奇跡。

一位名叫Nobuo Okano的日本手工匠人,他花了30多年的時間在舊書修復工作上。有人曾拿來一本老舊的英日詞典, 希望他幫忙修復。請求者稱這是他年輕時候使用的,而現在他打算將這本詞典交給女兒繼續使用。匠人細緻地除去舊書的廢舊部分,一頁一頁地弄平折角,還使用自己的獨特工具,專門的小熨斗來熨平。換上新的封面,整本書像是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澱。匠人中,有豆腐師父、三味線師父、藍染師父、居酒屋老闆娘、玩具店師父等等傳統藝匠,舊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與技藝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過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一生都在遵循自己的匠人之道,把自己的工藝發揮到極致然後讓下一輩傳承下去。這在浮躁的現代快節奏生活中是格格不入但確實值得學習和敬仰的,他們把專注一件事看成了自己的宿命。


普通人怎樣保持專注呢?

專注一件事是不容易的事情,我給大家說說我的方法吧。首先我們應該保持內心平靜,打理好自己的書桌,把可能影響到自己的東西,如手機,指甲刀等物件收好,然後什麼都不要想這一刻我只做自己的事,剛開始很容易進入狀態,但是時間一長,你就會對眼前陌生拗口的東西厭倦然後產生困意,這個時候你可以休息一下,但是切記不要做參與式的休息,比如上網聊天,回復朋友,因為你所建立的目標很容易侵佔你的大腦,這個時候你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只是看看遠處。然後再投入進來,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而不是用來幹有趣的事放假才是。

如果你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成效甚微,就要反思一下在剛才的時間裡,是不是每個工作的時候都保持一種主動投入的狀態。比如當你想先做一套卷子,做著做著發現有知識點不會然後回去看書,見了一會無聊又來做卷子,然後你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往復了幾次,卻不知道你的精力已經耗散了。

所以永遠記住專注就是只盯緊當下,只有心無旁騖才能達到心之所向。



原文來源:一點心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