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你是在度日 還是在生活?

“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是要75歲才被埋葬。”這是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名句。


這裡的“死”,只是個比喻。我們很多人過早地將自己安排進一個靜止的生活模式,在這種狀態下,可能也會看起來很忙,但並沒有在思考,只是在度日,而非在生活。

什麼是有意識的生活呢?暢銷書作家尼爾·唐納德·沃爾什說:有選擇的生活就是有意識的生活。隨意的生活是沒有意識創造的生活。

生活中,你是隨波逐流,還是知道自己要去往哪裡?
什麼會讓你開心,什麼會讓你覺得有意義?
又是什麼讓你悲傷、難過、害怕、憤怒、內疚?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情緒?又是否知道如何應對?
還是永遠只有一種粗暴的方式——讓你和周圍所有關係背離,讓你漸漸討厭自己?

其實歸根結底,我們在無意識中生活。無意識生活很可怕,在習慣反應中讓自己痛苦地循環。



無意識生活的後果有哪些?

1、嫌棄自己的愛人

看不慣愛人的行為、習慣,認為他做事情的方法不妥,總覺得他是在與你作對,不夠關心你。

我們會嫌棄自己的愛人,而本質是嫌棄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同時又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希望愛人能夠將自己從不滿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如果期望無法兌現,愛人就成了自己發泄不滿的對象,覺得愛人窩囊、沒用。愛人不是你攀岩榮華富貴的階梯,即便攀上去了,也有寄生的味道。有本事,自己創造。

2、有時會走向自我毀滅

有時候會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沒有辦法承受,認為只有死亡或者消失才能夠應對所面臨的困境。

很多時候,自我毀滅是我們以為自己的資源超過了所面臨的困境。而事實上,這是一種幻覺的假象,不管是誰,當我們深陷痛苦時,就會如井底之蛙,看到整個的天空布滿黑雲,無望無助。而現實是,只要靜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有一些支持,方法一定比問題多。看到無數生命因陷入誤區而使生命消失,不勝痛惜。

3、認為別人活得比自己精彩

朋友A找到了她的白馬王子,朋友B拿到了自己想要的offer,朋友C的生活真好,可以常常出國旅遊,有時候覺得自己要是像誰誰就好了,以為別人的生活比自己的精彩。

其實,第一,別人的生活精不精彩和你毫無關係;第二,到底精不精彩你也不知道;第三,知道了又能怎樣,你不還得過自己的日子。所以,要比就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比昨天有所成長?

4、覺得自己做的總是錯的

哎呀,怎麼辦?那件事情因為我的欠缺考慮給搞砸了;老公有因為我的一些做法讓他生氣了;領導交代給我事情,我給忘記了,怎麼辦?這一切都是我的問題,我做不了任何的事情。

我認為沒有人想做錯事,沒有人想刻意搞糟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每個人在每一個時刻都想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過去的決定也都是基於我們彼時彼刻的能力、資源、智慧、信息和所處環境做出的最好的決定,沒人可以預測未來,所以不管過去發生了什麼,都要放過自己!不必去糾結對錯。每一件事都是通向智慧的機會。

5、害怕遇到困境

我們總活在擔憂未來的恐懼中,工資無法承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孩子考不到好的大學,合作總是無法談下來。

我們總以為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幸福是終於知道:人生得意時少,失意時多;如果能在變換無常的生活中,學會遇到苦難和不如意,不對抗、不逃避、不抱怨,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那麼人生不管如何跌宕起伏,我們都能獲得寧靜和諧。

6、習慣性負面解讀一件事

老公沒有給我做飯,認為他不愛我;朋友說了一句無心的話,認為他對我有意見;同事安排工作給我,認為他想控制我;父母嘮叨,認為他們是多管閑事,等等。
生活中所感受和看到的一切,其實和別人關係不大,是我們自己對過去、現在和將來各種解讀和評判的寫照。當我們感到困惑時,如果能夠知道問題的源頭,我們就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指責抱怨、與外界對抗上,而是尋求力量、智慧和愛來解決。很多時候,當靜下心來,答案和解決方法就會自然浮現出來。

無意識生活常常消耗著我們的時間,好像每天、每月、甚至每年都有忙不完的事。必須做的、不得不做的、想做的、和重要的事情佔據了所有的時間。忙完了除了疲倦沒有其它感受,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我認為,最重要的事就是滋養身體和心靈。


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

發現自己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

你所喜歡和擅長的是否能使別人的生活和工作變得輕鬆、有效?

你還需要增加什麼知識和技能,全力以赴學習提高自己。

時間是唯一不可替代、不可購買的資源。你對別人攻擊、指責和抱怨,損失的是自己不能再有的資源。所以沒什麼時間,也要有靜心、動身的時間。每天給自己30分鐘時間來靜心,反思自己、成長自己、看清自己,過自己喜歡和滿意的每一天。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有意識(Self-awareness),知道什麼對你是重要的,學會控制你的想法。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吧!



原文來源:家庭文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