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南懷瑾先生說孔子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做事情鼠目寸光,不是深謀遠慮,那麼他一定會受到事情的困擾。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理解,但是等到我們真的要去決定一件事的時候,又會常常犯了目光短淺的錯誤。


要說做到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倒是有兩個人值得我們一學,他們就是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的管仲和清朝中興之臣曾國藩。



管仲與鮑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很要好,決心在事業上互相合作。他們曾經合作做過生意,但他們更想合作治理齊國。當時齊王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糾,一個叫小白。召忽認為公子糾是長子,一定能繼承王位,因此對管仲和鮑叔牙說:“對齊國來說,我們三人就像大鼎的三條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繼承王位,那乾脆我們三人一同輔佐公子糾吧。”管仲說:“這樣等於吊死在一棵樹上。萬一公子糾沒繼位,我們三人不是都完了。國中的百姓都不喜歡公子糾的母親和公子糾本人。公子小白自幼喪母,人們必定可憐他。究竟誰繼承王位很難說。不如由一個人侍奉公子小白,將來統治齊國的肯定是這兩個人中的一個。這樣,不管哪一個當了齊王,我們當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顧,進退有路,左右逢源。”

於是他們決定由鮑叔牙去輔佐公子小白,由管仲和召忽輔佐公子糾。後來,管仲射殺小白,鮑叔牙叫小白裝死。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從容地陪公子糾回國繼位。不料公子小白已先回國當了國王,成了齊桓公,鮑叔牙成了功臣,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正因為管仲事先想到了退路,所以,鮑叔牙可以在齊桓公面前說情。齊桓公不但沒殺管仲,反而讓管仲當了宰相,協助自己幹出一番霸主的事業。

與管仲的謀略相比,曾國藩則更顯出過人的智慧與冷靜。曾國藩帶湘軍圍剿太平天國之時,清廷對其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態度:不用這個人吧,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無人能敵;用吧,一則是此人手握重兵,二則曾國藩的湘軍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又怕對朝廷構成威脅。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對曾國藩的任用經常是用你辦事,不給高位實權。苦惱的曾國藩急需朝中重臣為自己撐腰說話,以消除清廷的疑慮。忽一日,曾國藩在軍中得到胡林翼轉來的肅順的密函,得知這位精明幹練的顧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薦自己出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大喜過望,咸豐帝剛去世,太子年幼,顧命大臣雖說有數人之多,但實際上是肅順獨攬權柄,有他為自己說話,再好不過了。

曾國藩提筆想給肅順寫封信表示感謝,但寫了幾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肅順為人剛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才氣也有脾氣。他又想起西太后,這個女人現在雖沒有什麼動靜,但絕非常人,以曾國藩多年的閱人經驗來看,西太后心志極高,且權力欲強,又極富心機。肅順這種專權的做法能持續多久呢?西太后會同肅順合得來嗎?思前想後,曾國藩沒有寫這封信。

後來,肅順被西太后抄家問斬,在眾多官員討好肅順的信件中,獨無曾國藩的只言片語。有人說人的命運就是因為選擇而造成的,確實如此,我們在決定一件事的時候肯定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而通常匆忙下決定的人將來一定會為他的選擇後悔。


人生也像一盤棋,深謀遠慮的人每走一步就能看到下面幾步棋的走勢,而有的人只會盯著眼前的一步。這樣的人就是孔子口中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們站得低望不遠,只能將自己的人生之棋下得亂七八糟。





原文來源:陪伴經得起平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