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一、巴菲特不會犯下投資錯誤
雖然巴菲特是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他依然會犯下錯誤。不過正因為這些錯誤的罕見,反而更被人津津樂道。
1989年,巴菲特購買美國航空公司(US Airways)的特別股便是其中一個錯誤。巴菲特明白航空產業沒有所謂的「護城河」(protective moat),後來更明指這個產業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個死亡陷阱(death trap)。空中旅行的興起,讓投資人看好這個產業並投入大筆資金。然而,航空產業卻消耗了大筆的資金。雖然巴菲特認為買入的3.5億美元的特別股可以為他設下9.25%的股息收益率保護,然而,這個產業的削價競爭讓這個保護形同虛設。例如,美國航空公司每座位12美分的成本不敵西南航空公司的每座位8美分成本。因此,巴菲特承受了兩年的股息收入損失,甚至遭遇一小筆的投資虧損。
另一個常常被人遺忘的投資失誤是1993年併購 Dexter 鞋業公司。巴菲特以1.6%的波克夏股票市值購入該公司。雖然這似乎符合巴菲特的投資準則:穩健。但事實上,這並沒有讓Dexter公司成功從同業競爭中勝出。2016年,Dexter公司正式倒閉,而早在2008年巴菲特便表示:「Dexter公司是我所做過最糟糕的交易。」其他的投資錯誤還包括對能源期貨債券投資10億美元的損失。
誤解二、巴菲特的投資準則從未改變
作為Benjamin Graham的學生,巴菲特接受了「價值投資」的投資教育。也就是在股票價值被低估的時候購入,直到市場上價格能合理反映股票的內在價格。然而,巴菲特也深受他的合夥人Charlie Munger影響,事實上,波克夏公司從未用同樣的方法操作投資。
Munger的投資理念為買入可以抵抗龐大競爭壓力的股票。巴菲特接納了他的概念,集中長期投資於特定的股票:如可口可樂,富國銀行,寶潔,美國運通和沃爾瑪等公司。這些都是績優股,並不符合Graham投資理念下的財務特徵。
巴菲特也同意,投資者會比較能接受集中少數股票的投資概念。此外,Munger的股票投資另一個特色是「永久的持有期」。Munger也建議巴菲特併吞一些大型公司,讓他們成為波克夏公司的全資子公司。Munger對於波克夏的影響十分巨大,也因此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並非始終如一。
誤解三、巴菲特不買科技股
巴菲特常常提到他不買不熟悉的產業,例如科技公司。對他而言,科技公司無法提供「安全邊際」。然而,如果你曾經鑽研巴菲特的整體投資組合,你會發現,裡頭卻存在少部分的科技股。
以IBM公司為例,在2015年的第三季度,IBM公司占了整體投資組合的9%。IBM的業務中,計算機服務佔了很大的比例,這很有可能是巴菲特購入這麼大持比的理由。(作為波克夏公司長期持股之一的可口可樂公司,也只佔了總比重的13%)然而,IBM並非是個成功的投資,到了2015年11月,IBM為波克夏公司帶來20億美元的損失。
然而,巴菲特的投資組合還包括Verisign(網路公司),Verizon(有線電視公司) 和Charter Communications(通訊公司)。但巴菲特的確避開了微軟(由他的摯友比爾蓋茲創立)。過去,巴菲特對科技股的反感顯而易見,但未來可能漸漸改變。
資料來源參考:investopedia.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