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人更好地解釋生活的動機,解釋人們為什麼做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事情,心理學家馬斯洛創立了一種需求理論。
需求理論的前提是:
1.有一個明確的需要的優先順序或階級體繫在指導我們的行為。
2.中心前提是,我們的某一層需要,要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後,才會激發出更高一層的需要。
3.我們受尚未滿足的需要所驅使。
人類所追求的有五個基本的需要,由下而上的次序是:
生理需要——關於正常的身體運作,包括水、食物、休息和空氣等。
安全需要——使我們免於受傷害,保護我們遠離危險、損失、威脅和不安全。
社會需要——包括我們對愛、同伴的友誼的渴望,整體而言,這些需要反映我們想被他人接納的慾望。
尊重需要——形成我們對尊重的需求,可以分為兩類:自尊和受人尊敬。
自我實現的需要——反映出我們渴望有製造力,而且希望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無論我們是什麼人,我們的需求都不是靜止不變的,它們經常在改變。當現有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其他的需要就會出現,而這些新的需要又開始支配人們的追求。他的看法一定會使廣告界人士大為開心,他說,我們終生都在追求某種事物。
當我們實現自我的時候,我們就佔了最佳優勢,可以充分享受生活。然而,即使我們到達了自我實現的境界,我們也不會認為自己已經到達了完全實現自我的地步。什麼都不缺的完善境界可能會把我們煩死,而這對廣告人來說當然也是個夢魘。完全滿足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即使到達了,也只能維持片刻。當一個慾望消失時,另一個慾望便早已等著要來取代它的位置了。
能不能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首先看我們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應該很瞭解自己的需要,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有些人知道,但也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基本需要。他推測說:「一般人不自覺的時候比自覺的時候多……雖然他們可以藉著適當的技巧和一些世故使自己變得自覺起來。」
我們都會用訊號把自己的需求傳遞給這個世界,而這種訊號經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傳遞出去了。對我們自己來說,需要可能像一個謎團,但是對其他看得見我們需要的人來說,可就不是這樣了。
立志需要完全瞭解自己的行為、態度和觀點,這是一條漫長的路,而你終究會明白自己有什麼需要與動機。
《原文節錄自你為什麼還沒有成功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