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之前,我幻想最多的無非就是一件事:花最少的精力,獲得最大的回報。
那時候,我花50%的精力做了一件事,然後卻得到了80%的回報,我引以為傲。我以為我是天賦異禀,500年才遇一回的奇才。我就在內心嘲笑那些花120%的精力做一件事,卻只得到80%的回報的人。
久而久之,我發現那些每做一件事都花120%的精力的人,都變成了各個領域的人才,有拿得出手的學術成果,有令人羨慕的薪水,有大家公認的能力。
而我,卻一事無成。 這個現象就好比一群人去挖金子。有的人挖的深,有的人挖的淺;有的人挖到了一個金礦,而有的人每挖到一些碎金子就高興的屁顛屁顛的換地方挖啦!時間一長,挖到金礦的坑深不見底。亂換地方的地上全是坑。
世人眼裡看見的往往是捧著碎金子的人出來炫耀,從來看不見挖到金礦的人到處招搖!裡子和面子,很多時候只能顧一頭。
中學時,作文獲獎了,其實是抄的,大家都夸你:哇,你好有才,以後可以當作家!
大學時,設計獲獎了,其實是模仿的,大家都夸你:哇塞,你太有才了,以後畢業了做設計師!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小讚賞,小崇拜,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會真的覺得自己了不起。逢人就會講兩句,證明各個領域我還是都挺懂得。
當這個習慣成自然,你就會變得好為人師。你希望通過對別人的諄諄教誨來刷存在感。時間一長,你就會成為別人嘴裡什麼都懂卻一事無成的人。
我們花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六十年學會閉嘴。馬車越空,噪音越大。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同樣重要。但是,廣度比深度更容易做到。
最後放一個小故事作為結尾:
法國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現出了出眾的聰明才智。 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訪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
舅父想推薦福樓拜做莫泊桑的文學導師。 可是,莫泊桑卻驕傲地問福樓拜究竟會些什麼?
福樓拜反問莫泊桑會些什麼?
莫泊桑得意地說:“我什麼都會,只要你知道的,我就會。”
福樓拜不慌不忙地說:“那好,你就先跟我說說你每天的學習情況吧。”
莫泊桑自信地說:“我上午用兩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另兩個小時來彈鋼琴,下午則用一個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三個小時來練習踢足球,晚上,我會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
說完後,莫泊桑得意地反問道:“福樓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
莫泊桑不解地問:“難道您就不會別的了嗎?”
福樓拜沒有回答,而是接著問:“你究竟有什麼特長,比如有哪樣事情你做得特別好的?”
這下,莫泊桑答不上來了。 於是他便問福樓拜:“那麼,您的特長又是什麼呢?”
福樓拜說:“寫作。”
原來特長便是專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下決心拜福樓拜為文學導師,一心一意地讀書寫作,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原文來源:toutia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