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何為人生最大悲哀?無論窮富,疲於奔命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你有沒有某些時候,或許是在各種打折促銷下,忍不住囤積大量衣物時;當捨不得買正品,屯了大量的山寨物品時;當每日流連於網絡信息之間,卻覺得自己浪費生命毫無長進時;當每天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時間停下來思考時……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以嘗試過一種極簡生活了。以前提到極簡主義生活的時候,總會被歸為精英人群或者藝術生活的範疇。然而,隨著物質種類的琳瑯滿目和網絡資源的信息冗餘,極簡主義被強烈呼喚融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並被大眾所認可、推崇。

未來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的必然趨勢應該是:簡潔、專注、高效、理性、秩序、平和。那麼如何從現在起開始實踐簡潔人生呢?


為了生存,人類疲於奔命,辛苦勞作。長久以來,我們不得不浪費大量有限的生命去獲得基本的生存保障,沒有時間進行精神領域的深層遊戲,也不去反思人生。

我們正處於一個物質極度豐富的時代,然而人們卻越來越追求簡單自然的生活狀態,無論是設計界還是在其他美學領域,極簡主義(Minimalism)都被推崇至極,而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更是在名人圈子中被奉為圭臬。




Less is more
“極簡主義”主張Less is more。極簡並不是源於物質匱乏,它是人類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由於超負荷的過度忙碌而呼喚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節儉不同,極簡者(Minimalist)的核心理念在於:崇尚簡潔生活,回歸生活本質。追求更少的物質慾望,避免成為消費主義者,為無用物品拼命工作賺錢還債的人。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中,廣告奴役與催化著人們的購買欲,我們總是購入並不需要的東西。而極簡主義生活方式要求我們在購買決定前總是問自己:這是否是我真正需要的?而不只是因為“我想要”?

極簡其實是一種對自身的再認識,對自由的再定義。為了精簡,我們必須深入分析自己,了解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放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地去追求最重要的東西,從而獲得最大的滿足。

說到“極簡主義”,賈伯斯是不可跳過的範例,他用一生徹底執行了極簡主義,無論是他的生活還是工作都在傳遞著“少即是多”的信仰。曾經有人去過當時不到三十歲的賈伯斯的家,屋裡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盞Tiffany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甚至他本人也常常只吃一種食物,黑T恤和牛仔褲的裝束更是數十年來始終如一。賈伯斯的產品更是讓我們印象深刻,品類極少,產品設計極簡。

Facebook創始人祖克伯,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極簡者。Facebook的員工還經常私下討論他們的老闆是不是從不洗澡,一直都不換衣服。這個謠言在祖克伯結束兩個月的陪產假時得到澄清,他在Twitter上曝光了一張他的衣櫥照,衣櫥裡掛滿了數件同款淺灰色T卹與深灰色連帽衫,再無其他衣物。

他說:“我真得想要讓我的生活更簡單,所以我除了去想我的工作之外,盡量讓其他需要決定的事情愈少愈好。我盡量不做任何對於社會毫無貢獻的決定。


極簡者≠苦行僧!
許多人對於極簡主義有一種誤解,認為那是一種壓抑人性的禁慾和過度節儉的行為。事實上真正意義的極簡主義並不禁止我們的慾望,也不是苦行僧主義,它並不否定物的作用,它所推崇的是更好地利用物,為生活本身服務。它關注生活本身,抵制物的異化。極簡的目的是讓我們身心更自由!

極簡並非極端主義者的化身,它只是一種生活理念,一種價值取向。極簡主義生活是開放的、自由的,不是數字上的精準,更不是剝離生活樂趣,極簡者最重要的是簡化繁雜,回歸生活原有本質。

極簡也不是一種自我限制,也不意味著沒有更高的生活追求和夢想,滿足於自我現狀。相反它提倡適當的物質追求,只是比較簡單化,是一種遵從內心的聲音,不忌諱,有夢想,奮力追求。


精緻人生,去繁就簡
事實上,簡化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但扔東西並不是我們的目的,而在於通過丟棄無用的物品輕裝前行,拋卻思維定式,以更輕快的步伐追求進步與成長,走得更長,更遠。如何做到簡化?

第一,精簡你的慾望
人人都在說活得很累。確實,為世俗所累,為物慾所累,為情慾所累……當慾望不止,疲憊將不停。實踐簡潔,我們必須精簡慾望的源頭,從內心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才能豁然開朗,不受外界影響而盲從追隨熱點和所謂的潮流。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擁有欲。

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慾望越小,人生越幸福。”人生很多痛苦的根源就是慾望,過多的慾望會讓我們迷失自我,封塵心靈。只有控制慾望,讓真正的需求浮出水面,人生才會過得簡單、快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減得一分人欲,便是複得一分天理。”擺脫負累的“冗雜”,回歸自己的本心,就會活得輕快灑脫。

第二,學會專注
一種人生的真相是:無論世界上的行業豐富到何種程度,機遇又多到何種程度,我們每一個人比較能做好的事情永遠也就那麼幾種而已。有時,僅僅一種而已。而所謂積極的、清醒的人生,無非就是要找到那一種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式。這在極簡主義中被定義為“專注”,精神上的極簡。

在精神上要學會專注,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保持學習,為愛好而工作生活,減少不必要的干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最想達成的慾望上,用一生做好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正如著名女企業家依文集團創始人夏華所說的,能和“一群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這也是極簡專注的最好詮釋。

從現在起了解、選擇、專注於13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吧!充分學習、提高,不盲目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一切都不會晚。

第三,剔除冗餘
盡可能少地持有個人物品,捨棄生活中不重要的80%,選擇高質、美觀、耐久、實用的生活用品,剔除冗餘物品。

必要物質於人的生存不可或缺,然而物質於我們實在過於豐富了,若能去掉物質的煩瑣,一切將變得輕鬆許多,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有勇氣放棄這些物質呢?

一個人需要的越多,他就必須為這種需求勞苦工作。事實上物質的豐富是無窮盡的,而精神的富有才能變得永恆,如梭羅所說:“我寧願把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最寶貴光陰這樣虛擲;因為我是富有的,雖然這話與金錢無關,我卻富有陽光照耀的時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揮霍著它們。”

對於梭羅來說,物質雖然匱乏,但足以滿足基本生存,而探尋生命本質的樂趣卻越來越多。

第四,改變複雜的生活習慣
改掉貯藏的習慣。大多數情況,大量貯藏是由於焦慮所致,是可以通過意志的控制來改變。貯藏惡習帶來的悲劇並不少見,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報導:某某將畢生存款埋在地裡,結果被腐蝕變稀泥,或者在某貪官家裡搜出千萬現金等,這些貯藏癖往往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

放棄無效社交。我們常常會去參加無數社交活動,美其名曰提升自我、結交人脈,請相信我,大部分社交都是沒用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實力、智商、情商是最好的社交手段。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就等於打造人脈,如果人脈真像他們說得那麼重要的話。你會發現當你足夠優秀、有價值的時候,那麼就會有很多另外優秀、有價值的人為你提供幫助,這種規律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培養簡潔生活的習慣,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出售或捐贈。比如看過的雜誌、書,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種禮物或裝飾品。不囤東西,不用便宜貨、次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整合、精簡那些雜亂無章的電源線、充電設備;不重複購買電子產品;穿著簡潔、不花哨,有自己的穿衣風格品味;少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喝白水和純果汁,不喝碳酸飲料。

第五,篩选和刪減信息
在信息氾濫的時代裡,由於電話、電腦以及各種智能設備的普及,無數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過多混亂的信息會讓我們的大腦不堪重負,難以給出客觀公正的判斷。

精簡無效信息。在我們接觸的信息中至少80%是無效、無用信息,必須刪除。看看在你的手機裡有多少無用信息存在,這些完全可以果斷刪除。另外適量精簡信息輸入源頭,減少使用社交網絡、即時通信;不關注與己無關或無益的娛樂及社會新聞;精簡電子郵箱數量;精簡你手機裡的應用,刪除那些長期不用的……扔掉多餘的信息,讓自己儘早從頭腦的“便秘”中解脫出來。

信息的表達盡可能精煉。人們都討厭囉裡吧嗦的人,說半天也講不到重點,所以告誡自己也不要做這樣的人。說話盡可能簡單、直接、清楚,寫東西也是如此,廢話少說少寫,精準表達想法。抓住問題的實質,把話說到點子上,越短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極致高效的生活
工作中最大的敵人就是混亂,將心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就會降低效率徒增煩惱。你需要清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產生壓力的想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主要專注的事情上,像服務員“一次只服務一位顧客”一樣,並且適當放空自己。

學會時間規劃與時間管理,拒絕拖延症。及時清理電子郵件,及時回覆即時消息,每天做一些基本數據總結。不要讓它們堆積起來。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別相信自己可以一心多用,多事項進行時,學會做圖表控制事項安排。


作者王詠


來源頭條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