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人類無法抗拒卻始終存在的四種心理效應

人類心理的奇妙性在於,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心理髮展過程以及心理特點,但是,一些心理卻是人類始終無法抗拒的,就像是一道怪圈。一些心理學家發現並總結了這些心理現象,並將他們總結成為了大家簡單易懂的心理學效應,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這五種心理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始終存在,但因為很難意識到,所以我們始終無法抗拒。



鳥籠效應

這是一個十分經典的心理學效應,這個效應來源於一個故事,A打賭一定會讓B養一隻鳥,B卻認為不可能,因為他並不喜歡鳥;第二天A送了B一個精美的鳥籠,B認為是一個很不錯的裝飾品就掛在自家門廊上,然而每一個來B家的朋友都會問到你為什麼不養鳥卻放了一個鳥籠在這裡呢?最終,在這種周而復始下,B還是選擇了養了一隻鳥。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當人的思維模式被鎖在鳥籠中時,並不是沒有其他選擇,而是自己將思維禁錮住了。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總是可以發現,我們傾向於用以前的經驗來去解決現在的問題,但因為問題的複雜性有時候我們可能做了無用功,而這種思維的造成的局限性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有可能成為社會的思維慣性,中國人思維方式重經驗輕邏輯,所以這種效應體現的較為突出。

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這種效應的好處是我們能夠很好的利用以往經驗,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問題發生了變化,我們也要冷靜地去考慮,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會不會更好更便捷呢?建議大家可以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去訓練突破鳥籠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新聞會報導有人躺在馬路中間,圍觀群眾很多卻無人施救的新聞。有社會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兩個被試者假裝暈倒在人多的廣場以及人較少的街道上,發現雖然廣場上人很多,但是施救的人卻非常的少,街道上的被試者反而被施救率很高,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就發現了一種心理效應——責任分散效應,這種效應說明了當人處在集體環境當中面對被幫助者時會產生一種等待別人去救的心理過程,而人較少時,反而更好地激發了人的責任感。

有時候,無人施救並不能說明人情冷漠淡薄,而是在一些場合下,人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過程,比如說人多的時候,我們面對被幫助者都會產生一種等待和觀望的心理狀態,此時的責任感以及不去幫助有可能造成的愧疚、罪惡感都會被這個群體中的所有人共同分擔,甚至有可能消除這份責任感,最終造成了集體冷漠的不良現象。


暈輪效應

這個效應在生活中很常見,它說明了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很可能會被某些人一方面的特徵所蒙蔽,從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造成我們無法從整體客觀地看待一些人和關係。這種效應有利也有弊,比如說:明星代言、名人效應、榜樣力量等等,這是在媒體宣傳中能夠起到的作用;但是這個效應也會產生相反的力量,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邋邋遢遢的人就會認為這是個沒出息的窮人,看到一個長相姣好,穿著考究的人就會認為這是個優秀的人

實際上,這種效應會造成幾種錯誤的認知

1、以偏概全的主觀臆斷,容易被個別特徵所迷惑卻無法看到整體的特徵,比如說:盲人摸象。
2、錯誤的聯繫,將兩個人不同概念或者毫無聯繫的特點聯繫到了一起,比如:邋遢—窮苦
3、絕對化,這種效應也有可能造成人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而跟隨他人價值觀,絕對化的評價他人,比如:偶像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


霍桑效應

起初這個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在一家名為霍桑的工廠對社會因素、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率的研究中發現的,他們發現,給予工人更多的關注,可以使工人增加更多的歸屬感,從而在精神方面被激勵,最終實現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發生,比如:運動員在關注下發揮更大的體能,我們也會在其他人的關注下支持下發揮更大的能力。所以,在平時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促進我們向上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生活中,還有非常多的心理效應值得我們關注,或許你也聽過其他的,但對於我們來說,不僅要認識這些效應,更需要用這些效應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原文來源心理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