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跟著管理大師杜拉克,你才能真正成為更好的自己

凡是在商業世界里浸淫久一點的人,必然聽說過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

這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大師級人物,一生著書無數,人生經歷也極為豐富。生逢亂世,遭遇二戰時代,他卻在證券分析師、新聞記者、編輯、大學老師與自由撰稿人等多個角色間遊走,事業扶搖直上,並在每份工作中都得到同行和上司的極大賞識。


他出身名門,家族成員不是官員,就是律師、醫生或銀行家,但杜拉克卻從未做過一天驕縱的富二代。良好的家世,為他帶來的是羨煞旁人的社交資源。然而,這一切卻並不足以讓他在動蕩的20世紀嶄露頭角。儘管天資聰穎,杜拉克卻將自己的人生成就歸功於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哈佛商業評論》曾發表過一篇自我管理話題的文章。這篇文章正是杜拉克基於自己的經驗,寫就的《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一文。在文章中,杜拉克明確指出,一個職場人只有搞懂了自己的優勢、工作方式、價值觀,並據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了,才能成為職場明星。

由於最近看了兩遍大師晚年的傳記《旁觀者》,我隨手粗略整理了5杜拉克的職場成功秘訣,願對大家有所啟發。



唯有專注,方能成功

你是一個喜歡把一件事情研究透的專才型選手,還是涉獵廣泛、每件事情都粗淺了解一些的通才型選手呢?

雖然杜拉克一生中涉足經濟、金融、企業管理、歷史、法律、哲學、神學等多個領域,做過新聞官、證券分析師、大學老師、新聞記者與編輯,卻絲毫不喜歡通才。

在他看來,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在使命感的驅動下,從一而終,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上;而其他有著很多興趣,而沒有單一任務的人,注定失敗,對這個世界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富勒在荒原上呆了40年,連一個追隨者都沒有,然而他還是堅定地為自己的願望奉獻一切;麥克盧漢花了25年的時間追逐他的願望,從不退縮。因此在時機成熟時,他們都會產生相當的影響。”杜拉克舉例道。

其實仔細想來,雖然杜拉克涉足多個領域,卻對每個領域都研究得很透徹,想來也是他之所以稱之為大師的原因吧。


真正了解自己

當面臨一份看似不錯的工作時,你知道該如何取捨嗎?或者說,你真的清楚地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嗎?

1930年代美國的大蕭條時期,杜拉克正值盛年。他受大環境影響,生活並不富裕,但是時常收到各種誘人的工作邀約。美國報閥亨利·盧斯曾用高薪和溺愛,極力籠絡杜拉克加入《時代》雜誌。

《時代》雜誌在當時已具影響力,對於喜歡做編輯的杜拉克而言,這份工作極具誘惑,但他最終還是拒絕了邀約。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時代》雜誌的企業價值觀與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大相徑庭。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事實往往相反,我們多數時候只是知道自己不想做什麼。

所以,不妨拿出筆來,把自己的優勢、做事方式價值觀都列出來看看。若是有地方模棱兩可,那就通過設立目標,來找到答案吧。


找到好導師

你遇到過好老師嗎?你有自己的職場導師嗎?

當你遭遇職場困境或不知該如何帶團隊時,一個好的導師會幫你理出頭緒,找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之法。

杜拉克一生中,無數次的受到師友的指導和啟發。他的小學老師教會了他如何制定工作紀律與培養組織能力,也讓他打小就懂得了設定目標的重要性。一位鋼琴家機緣巧合地讓杜拉克頓悟出一套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從成功的範例中學習經驗。

古人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事實卻是,“好老師”是稀缺資源。

杜拉克看來,一位好老師的標準是,他們未必在自己的領域有多麼高的成就,卻一定具備教學天賦,既能激發出學生的優勢,讓他們更上一層樓,又能夠針對學生的弱點下對策,不讓學生的弱點牽制其優勢的發揮。


“管理”老闆

你了解自己的上司嗎?你知道他的性格、秉性、工作需求嗎?你懂得如何管理老闆嗎?

20多歲的時候,杜拉克在一家投行做合夥人的行政秘書。他有一個“任性”的上司,後者總是喜歡把交易清單撕碎扔掉,讓公司的會計系統叫苦不迭。杜拉克於是下令不准任何人動這位上司的廢紙簍,由他親自處理。這個簡單的做法,很快就讓會計們不再有怨言。杜拉克由此獲得了上司的尊重和讚賞,後者因此主動抽空傳授杜拉克“投行業務”。

“與老闆一起工作的人有責任觀察老闆,找出老闆的工作方式,並調整自己以讓老闆更高效。這就是'管理'老闆的秘訣。” 杜拉克事後總結道。


懂得欣賞異見者

身處職場,我們需要掌握的兩大核心競爭要素是工作技能和人脈資源。杜拉克一生交友廣泛,遍布政商學界。這些人性格各異,價值理念也迥異,卻都能與杜拉克彼此尊重、和諧共處。

杜拉克看來,這樣的人能夠幫助他更了解自己,並發掘自己的興趣。與異見者共處時,雙方從來不問“你覺得怎麼樣?”,而總是說“你為何這麼想?”

杜拉克的一生,著書立說無數,在給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和IBM公司擔任顧問的同時,還連續20年為《華爾街日報》寫專欄,並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過38篇文章(數量之多,至今無人能及)。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擁有大師般的頭腦,卻可以學習他的勤奮、專注,以及自我管理方法。


作者萬豔
原文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圖片來源slidesha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