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有原則才是善良的高級形式



善良是本心,幫與不幫只在一閃念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這麼美好的品質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

什麼才是真正的善良?善良的高級形式又是什麼?

在這個周末,當我遇到這件糟心事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曾經給我介紹房子的仲介小哥向我借錢,據說是家人出事在醫院搶救,而自己入職一年,沒什麼積蓄。

同事朋友給的慰問金也有限,逼不得已,開口向我借錢,要得也不多,三萬塊錢都行。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不想借的,因為我們不熟悉啊,我們認識是因為房子,我在網上看中的一套房子,聯繫人便是他。

在整個看房訂房的過程中,他一直都很認真負責,房屋的打掃、維修、驗收,我整個都拜託他,直到最後一切妥當,他把鑰匙交到我的手上。他給我的印象是蠻踏實的。交往僅此而已。

其次,他的家人到底出了什麼事?

如果真有難事,一定要說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別人才會有相應對的幫助,但他什麼也沒有透露,無圖無真相,很難讓人信服。

也許是基於交往時的好印象,他的求助信息在我心裡扎了根,如果真有難事,幾萬塊錢也只是杯水車薪啊。

我便在考慮:除了借錢外,還能給他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寫文呼籲?可惜我的平台不大,如果寫好了該往哪裡投?有沒有人會出手幫助他呢?

第二天,他又發來一條信息:“我也覺得自己這樣很不好。但確實是一時半會兒自己也沒辦法。不得不麻煩下您,真的是一分錢難死人。唉。”

我便真的覺得,也許他是真遇到困難了,三萬塊錢也不是大數,給他吧,於是把三萬塊以紅包的形式轉給了他。




善良的結局不應該是受欺騙

到了晚上,這件事情出現了轉機,我栽倒在仲介小哥的大心機面前。

朋友告訴我:整件事就是個騙局,這個小哥在9月初盜刷了同事的銀行卡,並向幾個客戶幾千幾千的借錢。

有幾個客戶已經上當,公司在確認盜刷的錢進了他的賬戶後報了警,我告訴朋友:“也包括我。”

朋友聲音很正常:“我知道,肯定會有你。”

那他家裡的事是不是真的?

這個倒不是很清楚,反正他已經離職了,如果再跟你聯繫,不能再給錢了。


應該不會給了,失去三萬塊錢,不至於讓我懷疑人生,但心裡真的不是滋味,為什麼我這麼傻,會這麼輕易上當?為什麼我的善意要被侮辱,被踐踏?


盲目而無原則的善良實際是一種惡

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世間因善良而充滿了溫暖,有了困難會有人伸出援手,心裡充滿著感激和安定。

但是,盲目無原則的善良卻是一種惡,它會讓受施者產生不勞而獲的懶惰心態,愈加的變本加厲。究其原因,不過是一開始的一個善良之舉。

大學時期有一位男同學,那是大家公認的好人。他很好說話,室友讓他帶飯,他本來不打算回宿舍,也會改變計劃把飯買回去。

他講義氣,朋友向他借錢,他即使錢不夠,也要東拼西湊先拿給朋友;他脾氣好,即使遇到不公的事情,即使吃虧,也總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次,他答應了室友幫忙買飯的要求,結果在去食堂的路上,導師因為論文的修改問題臨時找他,室友的飯沒有帶成。

結果那個躺在床上的室友勃然大怒,指責他為什麼不給帶飯?給別人都能帶到,為什麼他的飯帶不成?不依不饒,說得激動時帶出很多髒字。

男同學終於怒了,難得一次發了火,並撂下了狠話,只是從此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對人有求必應,一直在努力成全別人,但偏偏忘了,最應該成全的,是他自己。

他突然意識到:今天的惡果,原來是自己一次次無原則的善良,把自己逼向了困境,也讓室友得寸進尺。

自己的所謂善良,不僅讓同學關係交惡,也激發出了他人人性中的惡。


聰明、理智、有原則的善良才是善良的高級形式

世間的好與壞、善與惡,都是一點點堆積起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可如果是盲目的小善,有可能會成為犯罪的誘因,而那種是非不明、原則不清,類似於農夫與東郭先生的善,直接會導向惡的結果。

羅素曾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世界需要的是一種高級的善良,就是聰明、理智、有原則的善良。我自己當然希望變得更善良,但這種善良應該是我變得更聰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


就我所遭遇的事件,怎麼做才是高級的善良呢?

首先,當接到求助信息時,一定要冷靜,不能一遇求助,就忙不迭地想當聖母,要先讓理智歸位,冷靜梳理事件經過,把每個細節一一核實清楚。

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與對方通話,從他的語氣、語言的流暢度去判斷,一遍不行多打幾次,如果有假,他會自動露出破綻,避免自己的善良被踐踏,也避免讓他罪加一等。

其次,一定要讓自己的善良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善的作用:幫助他人,關懷他人。

如果真是住院搶救,可以落實到病房和床位,直至主治大夫,可以讓自己的資助直接進入醫院的收費窗口,或者其它第三方平台。

第三,行善一定要有原則,那就是:救急不救窮,並以不傷害自己,不為難自己為原則,並有對無理要求說“不”的勇氣,凡事皆有度,過於遷就和滿足,往往迷失自己。


米列說: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覺不出別人的居心不良,所以,理智、聰明、有原則的善良才是善良的高級形式。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但是,善良遇到一次重創,也不能因噎廢食而丟棄這一美好品德。

分享一個看來的小故事吧。

有一位得道高僧,住在深山中繼續修行,有一天,高僧見月色很美,就趁著月色到林中散步,不料,他回來時,發覺自己的茅舍正在遭小偷的光顧。

高僧怕驚動小偷,一直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在他這兒不可能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離開時,在門口遇到了高僧。高僧說:“你走這麼遠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回去呀,夜涼了,你穿上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外衣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低著頭走了。

第二天,這位得道高僧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不少誤入迷途的人,讓我們像故事中的禪師那樣,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喚醒他們心中的良知吧。

我還在希望仲介小哥真的是走投無路而一時糊塗。



來源網路精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