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時間,我最先想到的是蘭迪·波許(Randy Pausch)的演講“Time Management”,最近花時間仔仔細細溫習了兩遍視頻,讀了一下演講稿,心裡頗有感觸。
回想起兩年前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能夠靜下心來將86分鐘的演講視頻看兩遍,21頁的英文演講稿看一遍,或許是真的覺得該找找自己的時間去哪裡了。
管理不好自己何談掌控人生?
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又何談自我管理?
Randy的演講涉及的方面特別廣,尤其是在一個科研團隊Boss的角度,講述他是怎麼讓他的團隊高速高效運轉,怎麼利用他的時間的,他提到了好多具體的措施。今天我們先抓主幹,細節慢慢琢磨!
一.態度
Being successful doesn't make you manageyour time well.
Managing your time well makes you successful.
成功與時間管理的辯證關係,無需多言。
我們天天都在抱怨社會不公平,但是有一樣東西是公平的——時間。窮人、富人、底層、高層,大家每天都是24小時,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早就在傳的一句話,每天都會有86400元存入你的銀行戶頭,可是每天的賬戶餘額都不能結轉到明天,每天晚上,銀行就會把你當日未用盡的款項註銷。這種情況下,很顯然,每天悉數花完是最佳選擇。時間銀行就是這樣,沒有一秒鐘會轉到下一天,不允許預支一秒鐘,每天午夜都會註銷重啟。
我想,人之所以有貴賤之分,一部分原因在於這86400元投資的回報是多少,也就是每一秒創造的價值不一樣!
有人說,如果你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說明你很窮。不得不承認,有道理。我們經常自嘲,窮的只剩下時間了。但是是否考慮過,那些高職位高薪的人為什麼做到我們上司,能夠拿到比我們多的工資?取決於他的不可替代性(當然,僅僅有了不可替代性,沒有培養出接班人,公司沒法給你晉升的,這是另一回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他的經驗,而獲取經驗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現在沒必要跟人家比職位和薪金,怎麼利用時間獲取更多的經驗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年輕就是我們的資本!
有人說,如果你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說明你很窮。不得不承認,有道理。我們經常自嘲,窮的只剩下時間了。但是是否考慮過,那些高職位高薪的人為什麼做到我們上司,能夠拿到比我們多的工資?取決於他的不可替代性(當然,僅僅有了不可替代性,沒有培養出接班人,公司沒法給你晉升的,這是另一回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他的經驗,而獲取經驗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現在沒必要跟人家比職位和薪金,怎麼利用時間獲取更多的經驗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年輕就是我們的資本!
二.制定計劃和優先級
Failing to plan is planning to fail. Randy
推薦每天結束工作前製定好明天的計劃,或者每天開始工作前規劃怎麼渡過這一天。
《微時間管理術》彼得·布雷格曼提出的18分鐘管理法:每天早上訂出計劃,理清自己在5個焦點領域可以達成的事情,5分鐘;工作中每個小時暫停自問是否在做該做的事情,1分鐘×8;一天結束時,總結反省,5分鐘。不管怎麼說,制定自己的schedule,並且監督自己去完成每一項工作,反思自己怎樣更加完善,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高效的方法。
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至少有個計劃,才談得上變化。 Randy非常高調的評價Steven Convey的優先級理論。
記得李開復在講到時間管理的時候提到一個故事:
記得李開復在講到時間管理的時候提到一個故事:
在玻璃缸裡放大小不一的石頭,如果先放小的,最後就放不下大的了,如果先放大的,小的可以慢慢滲進。時間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先級,若顛倒順序,先讓一堆瑣事佔滿了時間,重要的事就沒有空位了。
關於二八率,說的是80%的工作是在20%的時間內完成的,而剩下的80%的時間僅僅完成那20%的瑣碎工作。這應該是製定計劃的一部分,一定要找到自己思維最積極的時候,將最複雜的事情安排在那裡,瑣碎的事情安排在午飯前飢腸轆轆的時候。
機會成本,Randy引入了經濟學概念。時間作為隱性成本,當你投入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喪失了用來做其他事的最大收益了。所以,好鋼用在刀刃上。
You do not FIND time for important things,you MAKE it.
你不是要為重要的事找時間,而是要為重要的事騰時間。
他提醒人們注意動詞,也就是要時刻注意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三.被打斷
其實Randy講述了好多細節:開會要有日程,時間要控制住;改掉拖延症;不要過分迷信科技,科技僅僅改變了生活方式,不一定是省時省力的。最主要的是他認為最浪費時間的事情——打電話。因為我的電話費基本等於月租,所以可以小忽略。我更感興趣的是他提到的被打斷問題。
他給出的數據,當你在專注工作時,一次中斷會佔用5—9分鐘,而回到工作狀態需要四五分鐘。如果是需要靈感的工作,那你很可能無法回到原來的狀態,損失無法估量。所以要想辦法減少被打斷。他的做法是,不著急的事情,讓人們給他發郵件,而不是打電話,他還會關掉郵件提醒,等閒下來主動查看郵箱。同樣的道理,也要盡量少的去打斷別人,將幾個問題集中到一起,打斷別人一次。
他給出的數據,當你在專注工作時,一次中斷會佔用5—9分鐘,而回到工作狀態需要四五分鐘。如果是需要靈感的工作,那你很可能無法回到原來的狀態,損失無法估量。所以要想辦法減少被打斷。他的做法是,不著急的事情,讓人們給他發郵件,而不是打電話,他還會關掉郵件提醒,等閒下來主動查看郵箱。同樣的道理,也要盡量少的去打斷別人,將幾個問題集中到一起,打斷別人一次。
四.時間記錄
真正能夠發現時間去哪兒了的只有時間記錄。大數據時代嘛,用數據說話。做記錄不是約束我們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從中發現自己時間分配上的問題,哪些事沒必要做,哪些事有待於提高效率,你怎麼浪費別人時間了。當精於時間管理,達到高效之後,工作—生活的平衡也就有了,你會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
扯了這麼多,其實,大部分人的時間還是充裕的,沒必要把自己弄的那麼趕時間。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如果不轉變思想,不去對自己的資源精打細算,最終也是白白搭給雇主或者白白浪費,自己失去的是更多的創造財富的機會、實現價值的機會或者享受生活的機會。
雖然我不知道做一個忙人是什麼樣的滋味,但是我意識到,時間是我的私人資源,我知道,慵慵懶懶,碌碌無為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雖然,當前我不知道用時間來幹什麼,讀書學習,努力充實自己的頭腦,肯定沒錯的。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更是會受益終生。
末了,用兩句別人的話結束吧:
時間不會停下來等著你,我們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
總是有人要贏的,那為什麼不能是我。——科比
作者:自信人生
原文來源:toutia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