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只賣拉鍊的「YKK」日本企業,如何存活近百年?

上世紀30年代,一位名為吉田忠雄的日本青年,告別京西,漂洋過海前往上海收購陶瓷。誰也沒想到,這個動蕩的十里洋場會成為吉田日後蛻變為商業鉅子的基石。他一手創辦的拉鍊製造公司 YKK」,僅憑一條小小的拉鍊,創造出一連串驚為天人的數字:年營收25美元

年產拉鍊84億條,其長度相當於190萬公里,足夠繞地球47;生產的拉鍊佔日本拉鍊市場90%、美國市場的45%世界市場35%。上世紀末,吉田公司已同豐田索尼等並列一起,成為日本工業發達的代稱,而吉田忠雄也成了名聞遐邇的「世界拉鍊大王」。



1.拉鍊大王崛起

1928年,吉田忠雄20歲。他帶著哥哥給的70 日圓生活費,離開家鄉富士縣黑部鎮,獨自到東京闖天下。
彼時,中國陶瓷暢銷於日本,吉田在朋友開的小陶瓷店內,開啟了他的工作生涯。後來,吉田被派往上海收購陶瓷。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孕育了無數國內商業鉅子,也培養了外來的過客。在這裡,吉田的生意經從零到一逐漸成型,而這成了他以後製勝的法寶。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吉田回到日本幫助朋友拯救瀕臨破產的陶瓷店,卻沒能逃過倒閉的厄運。在清理店中遺留貨物時,吉田意外地發現一大批別人託為代銷的拉鍊。這些拉鍊因製作粗糙,品質低劣,長時間積壓店中,不少已經生鏽損壞。

然而,這些被別人視之為破爛的拉鍊,卻成了吉田眼中的瑰寶,他錢買下了這些拉鍊,開始了創業

19341月,吉田創辦了專門生產銷售拉鍊的三S 公司員工只有兩人。至此,吉田的肩上扛下了重擔—— 負債 2070日元,他此後的一切都寄託在了一條小小的拉鍊上。

當時,拉鍊在日本的發展並不順利。日本生產拉鍊的方式十分原始,完全靠人工裝配,一齒一齒地切合、拉柄、布帶,使得故障率高,顧客退後商店存貨堆積如山是常有的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吉田先到大阪拉鍊廠,利用訂貨的機會,了解拉鍊的製造過程。回來後,就潛心研究改進辦法。他研製了一些修理小工具,將退貨的拉鍊一條條拿來修理,記下心得,並用圖表說明。
令他信心大增的是:經他修理而又賣出的拉鍊,幾乎沒有人再退回來。


在三S公司三樓的拉鍊加工廠內,最初那批堆積如山的退貨拉鍊,經過吉田和兩個員工的修理,全都作為三S牌拉鍊出售了。賣到顧客手中的三S牌拉鍊堅固耐用,甚至經得起鐵鎚的打擊,加上滑潤易拉,就像順布紋撕布一樣發出清脆而輕柔的聲響,它的銷路越來越暢。東京許多經銷商都主要進三S的貨,並冠以「金鎚拉鍊」的美稱。

吉田的拉鍊銷量以每年翻3倍的速度上升,三S公司也開始生產拉鍊的部分零件了。公司人員由當初的3人增至26人,銷售網也日益壯大。吉田還清了全部債務,他含淚取回了借據

1938年,三S 公司幾經擴展,人員已增加到100多人,原有的店鋪已不夠使用。吉田購地85坪,興建了一座新工廠。三S公司也改名為吉田工業公司

當年,日本實施戰時經濟體制,除了生產槍砲,禁止國內工商界使用,而拉鍊卻是以銅為主要原料的。經過反複試驗,他決定改用鋁作替代品。由此,吉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拉鍊的鼻祖。此後,他還研製成硬度強而又輕的鋁合金拉鍊。

吉田並不滿足國內市場,他還積極拓展美國、墨西哥和南美市場。直到,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2.絕境逢生

1945310日,美軍的一次空襲,使吉田在東京的拉鍊工廠毀於一旦。
面對廢墟,吉田的雄心並未倒下,他看到日本戰敗後,經濟面臨蕭條商品嚴重不足,便以此為契機,利用自己辦廠的經驗和技術,招募工人籌資和設備,很快生產出大量拉鍊。
這時,他開始採用商標 YKK,日後聞名世界的拉鍊王國就此奠基。
企業走上新軌道,吉田沒想到,而後發生的一件小事會對YKK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一日午後,一個美國人來到吉田的辦公室,提出想看看吉田公司的拉鍊。吉田拿出公司最好的拉鍊,報價9美分1條。美國人沉默了片刻,將隨身攜帶的一條拉鍊拿了出來,吉田試用了後,發覺無論是性能還是設計都遠遠超過YKK,而其價格更讓吉田錯愕:7美分40!

此事對吉田的衝擊十分大,他在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我們根本就沒有談判的餘地,我全身都在冒冷汗。」
儘管企業在不斷發展,但日本的拉鍊工藝仍處於落後階段。

吉田心裡很明白,如果美國的產品進入日本市場,整個日本拉鍊產業都將崩潰。

「未來將不再是手藝高的匠人的天下,而是靠精良機器製勝的時代。」

進口一台美國鏈牙機要3-4美元,單靠一家小企業無法承受,吉田倡議業界一起出錢買進口機器,建立一家共同經營的公司,結果無人響應。而後,吉田一咬牙,花1200日圓從美國進口了4台全自動鏈牙機,而當時吉田公司的資本額500萬日元。

吉田的錢並沒有白花。機械運轉高速,性能精良,全廠員工都為之傾倒。然而吉田並沒有就此止步。



他又做了一件事。

吉田邀請日立精機董事長清三郎商談,決定3年內研製出來100台更好的機器,分批交付使用。

後來,100台新型高速鏈條機中,其中三三型拉鍊機,每分鐘4000轉,12分鐘的生產量相當於舊機種一天8小時的工作量。
與此同時,吉田再次把目光轉向國外,他期待再次開闢自己「拉鍊王國」的新疆域。

隨著日本與西歐、北美貿易大戰不斷升級,吉田預見到,西歐、北美國家必然會通過提高關稅來限制日本商品的進口。為了在夾縫中生存下去,他把發展海外業務的策略定為: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在海外建廠生產,就地推銷商品。

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成本,巧妙地繞過了提高關稅的關口,還不影響自己在當地的貿易。
「把利益還給當地人,讓當地人參與經營。」吉田笑稱。


盤子大了,工藝上自然也得下功夫。在YKK的眾多工廠裡,看不到一部使用年限超過3年的機器,公司每年都生產上萬台機器供給下屬工廠更換使用。
雖然生產拉鍊的機器使用壽命很長,但只有前幾年才能發揮它的最佳功效,因此要不斷更新。

事實上,從1953年開始,YKK就開始實施設備自製戰略,除特殊情況以外,公司拉鍊和鋁型材的製造設備100%是由YKK的黑部工廠製造的。在工廠中,有一半人在技術研究部和製造本公司設備的設備部工作。

1958年,50歲的吉田忠雄終於如願以償。這年的拉鍊產量,完成了年產拉鍊長度繞地球一周的宏願。


3.成功的秘訣

有人追問靠350 日元起家的吉田,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他的回答是:「我在17歲念高中時讀到一本書,給我印象十分深刻,便是『除非你將你所得利益,設法與他人分享,否則你這一生不會成功』,這就是善的循環,它給了我成功。」


在吉田看來,「善的循環」就是YKK的核心理念。這種善不是強取而是給予。
為了實現「善的循環」,吉田准許YKK公司僱員購買公司的股票,持股者每年可得18%股息21世紀初,YKK的職工擁有公司股份佔比50% ​​以上。同時,他限定公司職工把工資津貼10%獎金50%存放在公司裡,用以改善和擴大公司規模,公司每月給存款的職工以比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還要高的利率來支付利息

吉田的這套哲學,對職工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到1983年底,職工在公司的存款已累積到4200多萬美元。此後,YKK每年支付的紅利中,吉田佔16%,其家族佔24%,其餘由職工們分享。

同樣,面對消費者,吉田也是給予信賴。
1973106日,在世界範圍了爆發了大規模的石油危機。油價從原先的3美元/桶暴漲至11美元/桶。在其他董事呼聲一片:用漲價來應對暴漲的油費。吉田保持了冷靜。

「即使遭受100億元的損失,我們也要維護客戶對我們的信賴,由企業來承擔這方面的損失。」

當然,他不忘鼓勵大家。「這種狀況不會持續很久的。」

果然,幾個月後油價開始回落,YKK又渡過了一個難關。

如果說「善的循環」是吉田籠絡人心的良藥,那麼,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則是他建立大業的根本。

當初,為探尋如何研製鋁合金的答案,他乘上泛美客機,出國去考察。他在美國觀看了福特汽車6秒鐘出一輛汽車的傳送帶式的流水線 ;在歐美考察了眾多的精密機械廠和合金廠。他把每天的考察心得,記在小本子上,或用照相機拍下來,當晚無論多累,也要寫成文章寄回日本。對有關鋁合金、自動化生產線、精密機具與國際貿易等專業知識,他更是孜孜不倦地學習,終於滿載而歸。

之後回國,吉田以新學到的「閃電戰術」,馬上開始行動。

他將有關鋁合金考察結果、個人的建議,悉數交給日立製作所。在他日以繼夜的督促下,冶金專家通力合作,終於將適用於拉鍊的鋁合金研製成功。

一種隱形鋁合金拉鍊開發出來了!

雖然隱形拉鍊在美國早已暢銷,但吉田忠雄的鋁合金隱形拉鍊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洛杉磯時報》1998年的一篇報導稱:YKK 公司自己煉銅、自己調製聚酯、自己紡紗撚線、自己為拉鍊貼佈染色、自己製作其獨特拉鍊齒的模具……甚至自製發貨箱。」

當外界還在感嘆這個傳奇時,YKK早已塑造了牢固的老字號形象:

一根拉鍊永遠無法成就一件衣服,但它能輕而易舉地毀掉一件衣服。




圖片來源: innovationintextileslogonoid
資料來源:商界 作者: 鄧瓊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