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奧馬哈的另一塊老薑

“我沒什麼要補充的。”——查理·盟格

《查理·盟格傳》的初版寫於2000年,當時本書的主人公已經76歲。17年後,他依然精神矍鑠地工作,年復一年和搭檔巴菲特出現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大會上。

當地時間201756日,93歲的盟格爺爺繼續出現在了奧馬哈體育館。面對諸多信徒,他雲淡風輕,“我想回到九十歲”和“或許幾個月後我就不在了”都是深刻智慧下的獨特幽默。也許可以這樣用一種略帶惡趣味的筆法來描述現場:當與身邊的老搭檔一起坐在主席台上時,盟格不知會不會回想起自己年少時在巴菲特家的雜貨店當暑期工的那些下午。


每一年,伯克希爾和威斯克金融的投資人仔細聆聽二人有關人生的箴言,但他們擠在門口,實際上(當然)是為了聽盟格和巴菲特談論投資。投資人最常問的是,你們如何學習成為出色的投資家?盟格表示,首先你必須了解自己的個性,必須考慮自身的邊際效用以及心理因素後才來玩這場遊戲。有些虧損是無可避免的,如果你會因為虧損而愁雲慘霧,那麼終生採用非常保守的投資方式,即用儲蓄方式累積財富才是明智之舉;你必鬚根據自己的個性及才能採取策略,我不認為我可以為大家提供一項放諸四海皆準的投資策略。



接著盟格表示,你必須收集信息,“我想我和巴菲特從一些好的商業雜誌中得到的比從其他地方多。閱讀每一期各類的企業報導,便能輕鬆快速地獲得各種企業經驗。而且如果你能養成一種思考習慣,將所讀到的內容與這些想法的基本架構結合在一起,你可以逐漸累積一些投資智慧。在這浩瀚領域中,若沒做過紮實的閱讀工夫,我不認為你可以成為真正優秀的投資人,而我也不認為有哪一本書可以為你做到這些。”

奧馬哈,就好像早年間不通公路的墨脫,這使得很多信徒可以捧著心中盛開的“價值投資”白蓮花,趕往一年一度的“儀式”,凌晨三四點去排隊拍照,然後……發朋友圈。


“沒有盟格,我會比現在貧窮的多”

時至今日,各類自媒體迫切需要自己的讀者在碎片時間裡獲取某種“思考帶來的優越感”,掃一眼智慧箴言然後點擊“分享”,即可假裝刷新自己的三觀。近幾年來,這位嘲諷火力全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主席老而彌堅,大有成為“高等華人”朋友圈第一毒雞湯手之勢。

作為著名的投資家,盟格曾經列過一個書單,書單中傳統意義上的“投資”相關內容甚少。這位重磅毒雞湯手自媒體曾贈送給《影響力》作者一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表示感謝,這真是一份天價稿酬:其市值如今已超過20萬美元。如果盟格作為投資圈最火IP的影響力由此受益,這份稿酬還真是相得益彰。

關於巴菲特和伯克希爾的投資,市面上流傳的各種各樣文章書籍不勝枚舉,然而那些都是冰冷的數據和紙面收益。今日的巴菲特-盟格投資帝國很大程度建立在通過使用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對優質企業股權進行槓桿投資的基礎上。而盟格,堪稱這一模式的開創者。從1965年收購藍籌印花公司開始,到1972年通過藍籌印花公司收購喜詩糖果,巴菲特和盟格確立了另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投資基金的運作方式。

在《查理·盟格傳》第10章關於藍籌印花投資的始末,第14章關於儲蓄貸款業(類似中國的信用社和小貸公司集合體),第1517章關於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立的前因後果以及所羅門兄弟危機的那些段落,也許你可以窺到盟格反復強調的那些要點:投資所需的多學科交叉知識思維模型是什麼,而不僅僅是財務指標。

盟格的人生信條之一是“不求迅速的勝利,但求長久的成功”。這本書第11章標題是“促巴菲特對陣格雷厄姆”,講述的喜詩糖果案例如今仍被拿來津津樂道。2017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盟格仍然以回顧自己這次最成功的投資為傲。


“不要和豬摔跤”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是個複雜系統,絕非三兩個因素即可概括。盟格的經歷可謂最好的註腳:出生於當地上層的法律世家,祖父是聯邦法官,父親做過助理檢察官,經過二戰期間的“彎路”之後,他最終進入了哈佛法學院,以優秀成績畢業,而他選的第一個專業卻既非法律也非金融,而是數學。

30歲出頭,盟格第一次婚姻失敗,自己淨身出戶,然後長子因為白血病離世,這給他後來的人生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與巴菲特那種不善於處理自己感情和家庭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的情況不同,盟格的第二次婚姻給他帶來了八個子女,這或許也是刺激他拼命賺錢的動力。

1950年開始,他利用律師行業無可比擬的信息優勢,參與自己的第一項投資業務:變壓器工程公司。到1961年賣掉這家公司時,盟格的而立之年過了一半(正是本文作者的年紀呢)。

是什麼讓盟格成了百萬富翁?答案可能有些意外:其實是房地產。通過和《洛杉磯時報》創始人的曾孫奧蒂斯?布思合作開發加州理工學院對面的公寓項目,盟格進入地產行業,到上世紀60年代末,他在地產開發上賺了140萬美元。

然而地產開發只是兼職,整個60年代,他還同時參與兩項更為龐雜的工作,一家是惠勒盟格證券,另一家是盟格和托爾斯律師事務所。這家律師事務所後來成了為伯克希爾長期的法律顧問,業務滾滾而來。

期間有幾件事相當有趣:盟格的女兒莫莉因為沒參與過《哈佛商業評論》的工作,被律所拒之門外;盟格的合夥人希金斯夫婦後來分別成為了證監會主席和美國貿易代表。1965年開始,儘管律所銅牌上還有他的名字,也一直有他的一間辦公室,但盟格不再參與律所的日常事務。至於證券投資業務,有一件事也顯示了盟格的作風:早期合夥人古瑞恩退出的時候,他提出要20萬美元,盟格給了他30萬美元。


“我從來都對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興趣更大”

通過第12章和20章,我們還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這位長者的一些長壽秘訣:他的偶像是那位印在100美元鈔票上的美國創建者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盟格自己的演講集也向偶像表示致敬——取名為《窮查理寶典》。

13章和第18章講述的是盟格的另一個理想:傳媒事業,當然,這很盟格。《布法羅新聞》可能並不出名,但《每日新聞》現在聲名昭著,部分原因是投資者可以在這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會議上看盟格的LIVE,它的業務風格也有趣——利用傳媒業現金流進行其他領域的投資。很多人把它的股票當成伯克希爾公司的廉價替代品。

除卻《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巴菲特和盟格林林總總加起來可能擁有上百家報紙、雜誌和有線電視運營商的股權,傳媒領域的激烈競爭也讓他們陷入了無窮無盡的訴訟和爭奪。對了,他們甚至曾動過買下《紐約客》的念頭,或許在這一領域,布思先生能給他們提供很多建議。

在這本傳記中,畫面總是切回到盟格家族的度假地:明尼蘇達州的卡斯湖。傳記關於盟格那些跳脫陳規的愛好和行動部分也饒有趣味,當然,我等俗人肯定是沒有時間和金錢去自己畫遊艇和科研中心設計圖的。

傳記的最後,附上了兩篇不是很好理解的演講稿,然而這兩篇演講稿已值回書價。

帳面上的財富自由遠不及心靈自由,體味一位智者的人生經歷才是最寶貴的默會知識。



原文來源經濟信息雜誌
圖片來源si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