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足於現狀,不為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這就是進取心。有些人之所以能夠成功,能夠超越自我不斷創造奇蹟,就是因為他們有一顆不斷進取的心,在他們眼裡,一切皆有可能。年輕的時候,拿破崙·希爾抱著一個當作家的雄心。
要達到這個目標,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字詞將是他的工具。但由於他小時候家裡很窮,所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年輕的希爾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裡面,而他的意念是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
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後他把他整個的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當然,這裡並非是建議你學拿破崙·希爾那樣從你的字典裡把“不可能”這個詞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中把這個觀念剷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藉口,把這個詞和這個觀念永遠的拋棄,而用“可能”來替代他。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也特別強調,要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他說:“一個人在面臨困難的時候,逃避不是辦法,只有鼓起勇氣予以克服才是最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能夠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智慧和潛力而獲得良好的成果。
”松下幸之助還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1961年,松下幸之助到松下通信去,幹部們正在開會。
松下幸之助問他們“今天開的什麼會?”有人苦著臉說:“豐田汽車要求大幅度降價。”詳情是豐田要求從松下通信購買的汽車收音機的價錢,自即日起降低5%,半年後再降15%,總共降價20%。豐田做這種要求所持的理由是:面臨貿易自由化,與美國等國汽車業競爭的結果,日本車售價偏高,難以生存。豐田為了降低售價提高競爭力,希望供應汽車收音機的松下通信工業也降價20%。當時的日本並不像今天一樣能夠製造又好又便宜的車子,那時候的情況的確是非常艱苦。在了解情況之後,松下幸之助問:“目前我們的利潤如何?”“大約只賺3%而已。”“才這麼一點?3%實在少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降20%,那怎麼得了!”“就是因為這樣大家才開會研究。”會議是要開的,不過松下幸之助想這個問題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解決。目前也不過才賺3%,如果再降20%,那豈不是要虧17%?就一般常識而言,這種生意還能做嗎?固然松下通信也可以一口回絕豐田汽車的要求,而且大多數人也很可能這麼做。
然而如果情況特殊,讓價20%是否仍值得考慮呢?假如光想著“這怎麼可能?”的話,松下幸之助認為還是有欠思考。所以他拋開己方的想法而站在豐田的立場仔細來看這個問題。松下幸之助想,假如豐田換成鬆下電器的話,在面臨自由化的情況下說不定也一樣會提出這種要求吧。
雖說松下電器聽到了這樣的要求不免大吃一驚,然而豐田本身必然也為如何才能降低成本以及謀求發展而大傷腦筋。因此,雖然就減價的幅度本身而言,的確是過分了一點,但松下電器也要審慎地考慮到如何才可以降價去配合豐田的要求。方法還是有的,但想法卻必須要改變。照現在設計的產品要降價20%,事實上是絕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非有新的想法不可。
所以松下幸之助就指示大家說:“在性能不可以降低、對設計必須考慮對方需要這兩個先決條件下,大家不妨設法全面更新設計。最好是不僅能夠降低成本20%,而且還要有一點兒適當利潤才可以。“在大家完成新設計之前,虧本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不光只是為了降價給豐田,而且還關係到整個日本產業的維持及發展問題,無論如何是非做不可的,希望諸位能夠努力完成任務。”一年後,松下幸之助又問到有關這件事情進展的情況,結果松下通信不僅做到瞭如豐田所希望的價格,而且還能獲得適當的利潤。這可以說是因大幅度降價壓力而激發出來的一次成功的產品革命。
松下幸之助想,這才是一種正確經營事業的態度。由此,松下幸之助總結道:“不管是經營事業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是抱著'這根本不可能辦到'的想法,我想任何事情永遠都不會成功。反之,碰到事情總是'應該可以辦到,問題只是要如何去做而已',這樣想的話,很多困難的工作乍看似乎不大可能辦到,結果卻居然也做成功了。”世界上有不少事情都是因為個人的不懈努力才獲得良好成果的。
因此,每當你要下決心做事情的時候,就應堅持變“不可能”為“可能”的信念。
原文來源:象牙塔的孩子
圖片來源:hrd.php.co.j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