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所以這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
所以,這個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云:“富不過三代。”
沃倫•巴菲特曾經說:“家庭給了富二代豪華的環境,貧乏的人生,他們不是生來嘴裡就有金湯匙,而是生來背上就插著金匕首。”
生為股神巴菲特的兒子,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是一輩子不用為物質煩惱,是隨時享用世界上最好的資源,還是不用努力也可以獲得成功呢?答案是,都不是,巴菲特的兒子彼得,離開大學後,獨立生活,不僅要負責音樂室的開銷,還有房貸的壓力,與普通年輕人沒什麼兩樣,為工作和生活不停地打拼,在19歲時,獲得有限的財產以後,不再從父親那裡獲得任何財產。與普通作曲家和音樂家一樣,只能通過自己最新一部作品來體現自身價值。彼得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成為一名優秀的作曲家,贏得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的“艾美獎”。
彼得說,自己很幸運能夠生在巴菲特家族裡,並非是物質,其實他從小並沒有享受得到過多的物質,而是他從家族裡接受非常好的家庭教育,從父親身上學到很好的人生哲理。巴菲特的家庭教育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呢?有四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信任/寬容/崇尚教育/建立屬於自己的一種工作態度 ),影響著巴菲特的三個孩子,讓他們都可以做自己的富一代。
下面再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不同家庭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國外的嬸嬸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嬸嬸照顧一下,因此,嬸嬸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車站接回男孩,嬸嬸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嬸嬸,在這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
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盡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嬸嬸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因為在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嬸嬸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明白了。”
是啊,嬸嬸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嬸嬸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
寵愛,不是真愛。現在很多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會學習的“低能”孩子。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
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
這張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或許可以藉鑑一下。
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手,使其終身受益。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長盡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0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0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她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03.把任務細緻化,並給孩子做示範。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知道他記住為止。
04.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0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0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盡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盡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0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0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製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勵,注意了,不要用金錢和物質獎勵。
0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原文來源:積極家庭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