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巴菲特:預測股市短期漲跌毫無意義

市場預測的目的,是希望預測出市場的波動,從而控制風險戰勝市場。對此,巴菲特建議是:寧願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

股評家常做的一件事,是對股市的漲跌進行預測。眾所周知,股評家們的預測,經常被市場打臉。為此,他們的應對策略是:預測準的時候自吹自擂,預測錯的時候只言不提。

不少股民也通過預測市場頻繁買賣,這其實吃力不討好。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那麼通過期權期指等金融工具,他將迅速成為全世界首富。

那麼,股神巴菲特對市場預測的態度是什麼呢?

預測股市短期漲跌毫無意義

巴菲特與他的老師葛拉漢有一點不同:巴菲特從來不預測大盤,葛拉漢時不時會對道瓊斯指數發表看法。但即使睿智審慎如葛拉漢,市場實際走勢也往往與其預測背道而馳。

在巴菲特1957至今的股東信中,巴菲特多次談到了他對市場預測的態度。

「我無意於預測股票市場,我主要的精力是尋找被低估的證券。」(1958年)

「我們認為去測量大盤的波動情況並試圖預測其未來走勢的做法,在長期而言是很愚蠢的做法。」(1963年)

「我們深信對股票或債券價格所作的短期預測根本是沒有用的。預測這件事或許能夠讓你更了解預測者本身,但對於了解未來卻是一點幫助也沒有。」(1980年)

在巴菲特看來,市場預測不但愚蠢,而且危險。他自己在70年代曾預測波克夏旗下的紡織業將會迎來好日子。他無視整個美國紡織業日落西山的大趨勢,追加了在紡織業上的投資。最終結果是,當他80年代完全「脫身」紡織業時,上百萬美元購進的紡織機以廢銅爛鐵的價格處理掉。

巴菲特不但對股市預測報保持警惕,他「對於坊間一般投資人與商業人士相當迷信的政治與經濟的預測,也保持視而不見的態度。」

「三十年來,沒有人能夠正確地預測到越戰會持續擴大、工資與價格管制、兩次的石油危機、總統的辭職下台以及蘇聯的解體、道瓊斯指數在一天之內大跌508點。在往後的三十年間,一定還會有一連串令人震驚的事件發生,我們不會妄想要去預測它或是從中獲利。」 1994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要模糊的正確而不是精確的錯誤

市場預測的目的,是希望預測出市場波動,從而控制風險戰勝市場。

而在巴菲特看來,市場波動無法預測,也不必去預測。

「事實上我們從來就不知道股市接下來到底是會漲還是會跌。」他說,但確知的是,貪婪與恐懼這兩種傳染病在股市投資世界裡,會不斷地上演。「真正的投資人喜歡波動還來不及。我們要做的事很簡單,當眾人都很貪心大作時,盡量試著讓自己覺得害怕;反之當眾人感到害怕時,盡量讓自己貪心一點。」

對於市場風險,巴菲特建議投資者應該秉持一項基本原則:寧願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

在巴菲特看來,對於投資人來說,「不需靠精確的公式或是股價歷史,只要運用不太精確但卻有用的方式,就可以看到潛藏在某些投資裡的風險」。就好像當年美國的紡織業頹勢。又比如,A股裡「三高」行業、瀕臨退市的ST股等,不管它們的股價在市場上如何上竄下跳,投資者都不應該去碰。

股市的波動起伏,變量因素不計其數。投資者投資決策所能把握的只是大方向,比如,企業的獨特競爭力,盡職進取的管理層,低估的價格等待,這就是模糊的正確。

更重要的是,模糊的正確包含一種了科學的態度:條條大路通羅馬,大致知道羅馬的方向與位置,不會南轅北轍,至於怎麼去、走哪條路去,可以不必很精確。另外,模糊的正確,還是一種包容的態度,市場波動無妨,允許自己犯小錯,但大錯沒有。

精確的錯誤,相當於投資者不去分析企業的基本面和內含價值,僅僅根據自我感覺、技術圖形或者市場消息,去預測股價的漲跌,甚至具體到大盤的點位。這是一種單向度思維,好比認准的只是華山一條道,以一(一種自認為正確的可能性)敵百(實際上的各種可能性),把自己給陷在裡面出不來。市場上的大輸家都是這種類型:他們做出了某種預測,並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斷加大押注,不接受其他可能性,最後在市場與自己的預測背離時破產甚至自殺。

所以,一個認真和理性的投資者,要做的不是整天花時間去關注和預測市場走勢,而是應該向巴菲特一樣。「首要任務將是保留大量時間安靜地閱讀和思考,特別是那些可能提高他投資決策的學習,不論他變得多老。並且他也將花費許多時間熱情地欽佩他人的成就。」 這是蒙格總結巴菲特成功的秘訣之一。



原文來源:新浪財經專欄作家/老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